【二十四节气】春分习俗知多少?
导读: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中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将为期90天的春季平分为两个45天。在春分这天,阴阳平衡、昼夜均等。
春分
二十四节气-春分
春分时节
阴阳平衡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每年公历3月20日左右为春分。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在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
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春分第一候:元鸟至 元鸟,又称玄鸟,玄鸟,燕也,高诱曰:“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也。”这段话的意思是指燕子是春分来,秋分去的候鸟。在春雷与闪电交加的季节,燕子从南方飞来,在人家的屋檐筑自己的巢做生育后代的场所。
春分二候:雷乃发声 阴阳相薄为雷,至此,四阳渐盛,犹有阴焉,则相薄乃发声矣。雷是春天阳气生发的声音,阳气在奋力冲破阴气的阻扰,隆隆有声,但看不到闪电。夏天阳气盛,一旦被阴雨之气阻隔,所以雨前打雷,且雷声更大。这是中国传统学问对雷的解释。春分第三候:始电 电,阳光也;四阳盛长,值气泄时而光生焉。即开始见到闪电的意思。
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中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将为期90天的春季平分为两个45天。在春分这天,阴阳平衡、昼夜均等。所以春分之日有很多习俗,这些习俗往往和中华民族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观念一致,承载了深刻的文化内涵。那春分有哪些习俗呢?
吃 |春菜
吃春菜是岭南风俗,相传在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野苋菜全草或根都可以用来入药,而且作为药膳,也是很好的一种食材之一。如果在平时遇到相关的疾病,不妨试一试野苋菜哦!药疗不如食疗也。那么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道关于野苋菜的食物——野苋菜蛋汤,平时喝一些也是能够清热解火的。
野苋菜蛋汤叶绿色、深紫色或绿色间紫色
1、将野苋菜洗干净切好.鸡蛋磕入碗内搅匀。
2、锅内油烧热,放入葱花煸香,再放野苋菜煸炒,加入精盐炒至入味,出锅待用。
3、锅内放适量水煮沸,将搅匀的鸡蛋徐徐倒入锅内成蛋花,沸后倒入炒好的野苋菜,再放点味精,就可以出锅了。
两者组成此菜,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维生素C 和胡萝卜素.具有清热解毒、滋阴润燥的功效,适用于目赤、下痢、热毒肿痛、咽痛等病症。
放 |风筝
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春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春分时,阴阳平均,人体气血要保持平衡,运动宜不急不缓,过于剧烈则引动肝火,一动不动则气血淤滞。放风筝是一种很好的全身运动。春分时节适宜踏青,一线在手,视风筝乘风高飞,随风上下,飘忽不定,实是一大快事。在放风筝的过程中,由于要不停地跑动、牵线、控制,全身的肌肉关节都要参加活动。急缓相间,有张有弛,有利于放松钮骨,活动肌肉。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