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将至,黄梅雨绵绵,这些养生原则要牢记
导读:“芒来入暑荷花稚,种至梅雨泉水清”,6月5日是芒种,夏季的第3个节气。芒种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
芒种
二十四节气-芒种
“芒来入暑荷花稚,种至梅雨泉水清”
6月5日是芒种,夏季的第3个节气。芒种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
芒种有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唐代诗人元稹写道:“芒种看今日,螳螂应节生。彤云高下影,鴳(yàn)鸟往来声。”我国古人将芒种前后十五天划分为三候,每五天为一候,各有其特点。芒种一候,螳螂生。此虫于上一年深秋产卵,到芒种时节,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临床上,用螳螂配伍全蝎,平肝熄风、镇静安神。配伍黄连,一寒一温,一消一散,清热解毒力强,对于各种疮疡,咽喉肿痛、糜烂效果显著。与乳香配伍,更能增强活血散瘀的功效。
芒种二候,鵙(jú)始鸣。鵙是指伯劳鸟,一种食肉的小型雀鸟,生性凶猛。它们的主要特点是嘴形大而强,上嘴略似鹰嘴。芒种二候,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
芒种三候,反舌无声。此时,能学各种鸟叫的反舌鸟,都开始不再发声鸣叫。
芒种节气
对人体的影响
No.1黄梅雨绵绵
别让“湿”邪缠了身
从芒种开始,天气越来越炎热,真正的夏季就要到来了。
梅雨季节湿度大,日温差也大,晴雨交替变化快。湿盛除了易影响脾胃功能,也给了风湿病可乘之机,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由于空气湿度大引起的关节疼痛,特别是以往就存在腰肌劳损、扭伤、骨折,或有手术切口的人,在梅雨季来临时会出现上述部位及关节的酸痛,要提前注意了。No.2霉雨防霉变
别让肠胃“闹了事”
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很大,百物极易获潮霉烂。特别是中下旬的梅雨季,连绵的阴雨易使花生、玉米、谷类等食物发生霉变,人不小心吃了,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的现象。
农历五月又被称为“百毒之月”, 蚊虫大量滋生, 容易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方式传播疾病。由于气温升高、空气潮湿、天气闷热, 痢疾等传染病也大肆流行, 所以,梅雨季节注重饮食卫生十分重要,千万别让肠胃闹了事。No.3梅雨畅情志
别让心情“发了霉”
梅雨季节气压低,天气闷热,这种特殊的气候变化,会令人体的不适感增强,情绪烦躁,容易发脾气甚至打架动手。
中医上讲“心藏神”,《灵枢·本神》曰:“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具有接受外界客观事物和各种刺激并做出反应,进行意识、思维、情感等活动的机能。到了夏季,心作为人体生命活动最重要的发动机部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主血脉、主神志的功能就会减弱,出现心胸憋闷,精神恍惚,心悸失眠,烦躁不安等症。而剧烈的情绪波动还会引发高血压、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病,应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忌恼怒忧郁,这样才能使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梅雨时节的各种问题,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遵循下面的养生原则,你就会收获一个健康的身体哦!
芒种养生原则
生活起居
饮食调养需顺时
芒种时节人是因为湿热困扰才引起我们身体困重,神疲乏力,这就告诉我们在芒种时节养生要注意防湿热。芒种时节气候湿热,在穿着方面应穿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的衣服,如棉布、丝绸、亚麻等制品,使衣服与皮肤之间存在着微薄的空气层,而空气层的温度总是低于外界的温度,这样就可达到良好的防暑降温效果。
为防止中暑,芒种节气应常洗澡,这样可发泄“阳热”。但值得注意的是,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以免“汗出见湿,乃生痤疮。”另外,因人经常出汗,衣服应常洗常换。
饮食方面宜清淡,脾主运化,饮食上清淡,减少脾的负担,遏制内湿的产生。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认为:“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元代医家朱丹溪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芒种时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多,饮水增加,胃酸易被冲淡,消化液相对减少,消化功能减弱,人易出现食欲不振。因此,芒种时饮食须清淡,应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
日常运动方面,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任何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夏季天气炎热不适合做剧烈运动,户外需要注意防晒避暑,以免晒伤皮肤。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