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护脾,祛湿先行,身体自备“平胃散”
导读:脾经不通的人气血必定会不足,多按阴陵泉,既可以培补气血又可以健脾祛湿。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五行属水,是脾经经气注入的地方,脾经经气在这里最为盛大,具有健脾化湿、通利三焦、清热利尿的作用,是健脾祛湿利水的要穴。
芒种
二十四节气-芒种
芒种
从芒种开始,天气越来越炎热,真正的夏季要到来了。
芒种后,在我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此时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
宋人范成大的《芒种后积雨骤冷》诗:
梅霖倾泻九河翻,
百渎交流海面宽。
良苦吴农田下湿,
年年披絮播秧寒。
绘出了阴雨连绵不止,河满沟平,农夫冒着寒冷身披棉絮播秧忙的画面。
夏季空气中的湿度越来越大,人体汗出增多,汗液质黏,汗出不畅代谢减缓。中医讲夏季养心,心主血脉,心为人体代谢最重要的发动机的部分。在夏季时,心的功能受各种原因的影响,比如低气压(夏季气压低),就造成代谢减缓,于是身体的出汗状态也会受到影响,在此过程中,人体湿气沉积在体内。
湿本质上为人体代谢不掉的物质,叫代谢的垃圾产物,原本是通过汗出、二便、呼吸排出体外,但是在这样特定的节气时间段内,随着出汗减少、低气压、潮湿环境的影响,再加上心肺功能的减弱,代谢的减缓就造成了困倦。这时的困倦,与脾密切相关,湿邪困脾,心脾功能的减弱,心的推动能力减弱,脾的代谢功能也随之减弱,最终导致湿邪沉积。
人们都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一湿不去,百病生。”祛湿,找准源头才是关键。湿虽然分外湿和内湿,但是人体内湿气产生的最重要的途径来自于人体的内部。湿是人体代谢的产物,身体中不能被很好利用掉的营养精微物质变成垃圾,储存在了身体里面。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阳对于调节饮食物的吸收与排泄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给人体除湿的关键在于健脾。
脾经不通的人气血必定会不足,多按阴陵泉,既可以培补气血又可以健脾祛湿。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五行属水,是脾经经气注入的地方,脾经经气在这里最为盛大,具有健脾化湿、通利三焦、清热利尿的作用,是健脾祛湿利水的要穴。每天早晚两次按摩阴陵泉,每次50下左右,坚持两周就可以明显看到祛湿的效果。
对于湿滞脾胃,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肢体沉重,困倦嗜卧的患者,我们可以选择身体自备的“平胃散”。
以阴陵泉为主穴,仿苍术之健脾化湿;腹部利水穴水分为辅穴,仿厚朴除湿又行气散满;内关透外关为佐穴,仿陈皮、大枣、生姜共用,理气化浊、调中止呕;三阴交为使穴,仿甘草助力诸穴。
阴陵泉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取该穴时,要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
水分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按摩水分穴时以四指集中按压此穴,同时嘱患者有规律地呼吸。经常按摩水分穴可达到益肺,健脾补肾、疏通任脉、利水化湿、消肿集于一体的功效。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具有健脾和胃,调补肝肾,行气活血,疏经通络的功效。
对于夏季的湿,运动是非常好的调节方法。建议大家多做些户外运动,比如跑步、打太极拳、做瑜伽等。但是对于没有时间运动,或者身体有基础病史,不宜剧烈运动的人来说,穴养生位是增加身体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除湿目的的首选。
按摩极泉通心脉
脾的功能为升清,清的物质通过脾上升,而浊的物质通过胃来降浊,此为运化能力。在这过程中主要靠心,心和脾在运化功能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协调互助关系。在夏季,除了健脾利湿,增加脾运化水湿的功能之外,更重要是益心。尤其是到了夏季,养心需要从循环系统做好保健,在家可以自己按摩极泉穴。
# 极泉穴 #
极泉,是手少阴心经的起始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是上肢内侧最高点的一个“泉眼”,是强健心脏的大穴。
心主血脉,心经气血由极泉穴自内而外如泉水一样涌动出来,此处不可不通。此处除腋部的动静脉外,还有与心脏相联系的腋部神经,由于大多数人心脏居左,所以弹拨左侧极泉,还是心肌缺血的一个急救方法。
如果一个人常常郁闷,他的腋窝下,即极泉穴上,就会长出一个包,这是心气瘀滞的现象。或者一个人总是被别人的一个小动作,或者一件突发性事件吓倒,心跳加快,并且感到胸闷、头晕、头疼、出汗、浑身无力,甚至不想吃饭,这就是心悸。这说明心脏已经过度疲劳了。这时,只要弹拨腋窝下面的极泉穴,就能把包块化解掉,缓解心经郁滞的疾病。
按摩时,用一只手的中指指尖按压另一侧腋窝正中的陷凹处,有特别酸痛的感觉;再用同样的方法按压另一侧的穴位;先左后右,每次早晚各按1次,每次揉1~3分钟。
如果觉得极泉穴不好刺激的话,可以选用青灵穴,这个穴位的刺法必须要“轻、灵”才可以。在肘横纹内侧纹端向上(即向肩的方向)约两指处,用1寸针迅速刺入,刺入的同时手指快速抖动几下,轻微的麻电感迅速放散到中指指尖——迅速、有效。
程凯养生说:芒种节气养生,祛湿健脾,平胃散【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