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谷治腹胀满,什么时候用?怎么用?
导读:同一个穴位,不同的刺法深度与角度可治疗不同的疾病。漏谷穴也不例外。
《针灸甲乙经》记载:“漏谷,在内踝上六寸骨下陷中。足太阴络。”
漏,有渗泄之意,因本穴有渗湿止淋、固肠止利的功效,可主治水湿与水谷漏出不止的病,故名漏谷。
本穴又名“太阴络”,我们都知道,足太阴络穴为公孙,为何古人又把漏谷称作“足太阴络”?
《针灸穴名解》认为:“盖以本穴外表部与足阳明络穴‘丰隆’部位相对,或与足阳明经有所沟通,故名‘太阴络’也。虽无明文考据,测其疗效,能治肠鸣,逆气,痃癖,冷气在腹,膝痹等症。其为通阳助热可知也。”
从现代解剖学角度分析,漏谷穴在比目鱼肌与趾长屈肌之间的交界处。可通过针刺“缝隙”漏谷穴而达到通调阳明与太阴经的作用。
其主治我们可以归纳为3个方面:
1.消化系统:腹胀满,肠鸣腹痛
2.泌尿生殖系统:小便不利,遗尿
3.局部下肢:下肢痿痹
漏谷穴作为一个下肢的穴位,怎么能够解决腹部胀满的问题?仅仅用“它是足太阴脾经腧穴,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来解释,能解释清楚吗?
↑如图所示,半腱肌,股薄肌,缝匠肌终于小腿内侧,共同组成鹅足腱,当腹部压力增加→半腱肌,股薄肌,缝匠肌的张力增高→ 在小腿内部鹅足腱找到相应的阳性反应点(一般出现漏谷穴附近)。
所以,当我们针刺调整这些反应点→降低肌肉的肌力反作用于腹部→降低腹压,缓解腹胀。
同一个穴位,不同的刺法深度与角度可治疗不同的疾病。漏谷穴也不例外。要想实现它健脾、调腹压的作用,我们该怎样针刺呢?
历代医籍中记载的漏谷穴针刺方法主要有四种:一法“刺入三分,留七呼”(出《针灸甲乙经》,《医心方》等书从之);一法“横刺可一寸五分”(出《循经考穴编》);一法“针四分”(出《高等针灸学讲义》);一法“针五分至八分”(出《中国针灸学》,《针灸学简编》从之)。
上面我们已经简单分析了腹部问题找下肢穴位的机理,核心在于要降低下肢肌肉的肌张力,所以针刺时,针刺深度非常关键。
如果针刺过深,针尖刺入肌肉内,只会加重肌肉的紧张。我们需要的是释放肌张力。所以要用漏谷解决腹胀问题,应刺浅,也就是三才针法中的“天部”刺法。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