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了怎么办?中医祛火有妙招
导读:上火是可以分成不同类型的火,在治疗上,也就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火,采用不同的消防的手段。
有一个词,经常被中国人挂在嘴边,而且让外国人很难明白是什么意思,那就是“上火”。
火,是中国人对于身体没有其他外因,突然出现的疼痛、溃疡、干涩等症状的一个取类比象的称呼。因为中国人很早就从生活中发现,如果不小心被火烫伤了、烧伤了,就会出现疼痛、溃疡、干涩的症状,于是乎,就将这一类的病症称之为上火。后来又有一些人对此进行了细分,将身体不同部位出现的上火的症状,根据经络皮部经筋的理论进行划分,而有肝火、心火、胃火、肺火等的区别。
既然上火是可以分成不同类型的火,在治疗上,也就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火,采用不同的消防的手段。
小肠火盛,少泽刺血,目赤肿痛,耳尖辅助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之火一般由心火下移所致。
心火多为虚火,需要肾水来相济才能平衡,当肾阴不足时,则心神不交、水火不合,水不能够渗于膀胱,因此还可能伴有心火和肾虚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感、或尿赤、失眠、口干、烦躁等。西医称之为泌尿道感染。少泽穴是小肠经的井穴,位于小指小指侧指甲角根旁,点刺出血即可清泻小肠之火。由于小肠经脉上行至内外眼角,故少泽刺血还治上焦风热引起的目赤肿痛,配合可以清泄上焦风热的耳尖。
三焦火盛,关冲耳尖,耳痛外感,清热解毒
耳内疼痛连及咽喉,急性发作,伴有外感症状,当辨三焦有热,现代医学多属病毒性感冒,治疗不及时会引起急性中耳炎、急性咽喉炎,甚至损伤听神经、面神经引起耳聋、周围性面瘫等,此时当以三焦经井穴关冲和经外奇穴耳尖为主刺
血,清泄三焦郁热,以收清热解毒之功。
三焦是由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主要功能是通行诸气和运行水液。三焦之火常表现为实火:上焦(心、肺)有火表现为头痛、目赤、口干、口苦、舌烂、溃疡、耳鸣、咳嗽等;
中焦(脾、胃、肝、胆)有火表现为口臭、消谷善饥或不思饮食、呃气上逆、脘腹胀满等;
下焦(肾、膀胱、大小肠)有火则表现为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
关冲穴是三焦经的井穴,耳尖穴是经外奇穴,具有泄热的特殊作用,两穴同用,点刺出血,具有泻三焦之火的作用,特别用于病毒性感冒引起的面瘫、耳聋耳鸣的急性期,以取清热解毒之效。阴虚火旺,然谷照海,虚火上攻,滋阴清热
阴虚火旺,盗汗,即晚上睡中出汗,这是典型的阴虚症状,扁桃体肿大、慢性咽炎、失眠,这些都是热性症状,两组症状结合判断,当为阴虚有热,虚火上攻,可用肾经穴滋阴清热,如涌泉、太溪、照海等;
再用心肺经井穴刺血以清上焦之火,如少商、中冲、少冲刺血;
最后用神门、印堂安神,又收心肾相交之功。
脾经湿热,血海刺络,下注膀胱,再加委中
脾为生痰之源,脾虚生湿,聚湿生痰,痰瘀化火,乃湿热之来源。可阴陵泉、大敦、委中、血海刺血。先找到穴位用拇指指尖在穴位处画一个十字定穴;用酒精棉球在穴处消毒;然后用一次性采血针迅速刺破皮肤挤出3-5滴血,也可在委中、血海拔罐,3-5分钟后起罐;最后用消毒干棉球擦拭血渍。
下焦湿热的情况也可以在委中刺血呦,比如小便黄,大便粘臭,带下多色黄等。如果找不到明显的小静脉,可以就在委中的位置用采血针多扎几下拔个罐子,留罐五分钟就可以了。
脾与胃相表里,因此湿热困脾常伴有胃热,多由于感受湿热之邪,或过食辛热肥甘之品,或嗜酒无度,内蕴脾胃所致。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肢体困倦、大便溏泄、小便色黄、食少纳呆、恶心呕吐,或面目肌肤发黄、色黄如橘子色、皮肤发痒、或身热起伏、汗出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
血海穴是脾经的穴位,穴名的意思是此穴为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之处,气血物质充斥的范围巨大如海。
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上2寸,当股四头肌肌内侧头的隆起处。简单取穴可以对侧手掌按在膝盖上,2-5指向膝上伸直,拇指向膝内侧约呈45°放置,指端尽处即为此穴。脾经有湿热,可以在此穴点刺出血,即以采血针在血海穴处点刺3-5个孔,然后加以拔罐,留罐5-10分钟起罐即可。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