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胃虚寒痛、饮食伤胃、肝气犯胃?你是属于哪一种?
导读: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反复性发作疼痛为主的症状。由于疼痛位近心窝部,古人又称“心痛”、“胃心痛”、“心腹痛”等。胃痛多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病。胃痛的发生主要由外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寒等导致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反复性发作疼痛为主的症状。由于疼痛位近心窝部,古人又称“心痛”、“胃心痛”、“心腹痛”等。胃痛多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病。胃痛的发生主要由外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寒等导致。
胃痛症状,可见于现代医学的消化道溃疡、各类胃炎、胃神经官能症及肝、胆、胰等疾病中。
脾胃虚寒
多因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气机不畅,或中阳不足,中焦虚寒,失其温养而发生疼痛。
典型症状: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神疲纳呆,手足不温,大便溏。其证要点为“隐痛”,因脾胃虚寒使运化迟缓,故胃痛隐隐,脾阳不振则四肢倦怠,虚则喜按,寒则喜暖,得温热则痛减。
脾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及运化水谷,中脘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为胃之募穴,“募”,有聚集、汇合之意。此穴是胃部气血聚集之所,最善于调理肠胃。亦为六腑之会,可健运脾胃,调理气机。适合用温热刺激,摩热、热灸均可。
饮食伤胃
多因饮食不节,或过饥过饱,损伤脾胃,胃气壅滞,致胃失和降,不通则痛。五味过极,辛辣无度,肥甘厚腻,饮酒如浆,则蕴湿生热,伤脾碍胃,气机壅滞。
典型症状: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打嗝泛出不消化食的腐蚀味道)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得矢气及便后稍舒。其证要点为“胀痛”,并伴有食物阻滞胃脘难以消化,上下气机不畅的系列症状,治疗的原则为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下脘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上2寸,滑肉门位于脐中上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两穴功在胃底,可促进胃的排空,点揉后患者往往有胃底发热感,热至而痛即止。
脾胃虚寒
多因忧思恼怒,伤肝损脾,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脾失健运,胃气阻滞,均致胃失和降,而发胃痛。
典型症状: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其证要点为“胃脘胀痛,攻痛两胁”,肝经布两胁,气病多游走,故胃脘痛,时攻两胁,并伴有肝气携胃气上逆的嗳气、返酸、呕逆的症状,治疗的原则是疏肝解郁,降逆止呕,理气止痛。
上脘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上5寸,擅治吞酸呕吐之症,与中脘配合有降逆止呕的作用,擦热胁肋时可刺激到位于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内的期门和第十一肋端的章门,期门为肝之募穴,章门为脾之募穴,两穴位于胁肋,可调和肝脾,理气止痛。
在以上三种类型的胃痛中,均易在胃痛同时伴随出现胃胀的症状。
脾胃虚寒,中焦运化迟缓而胃胀;
饮食积滞,中焦气机阻滞而胃胀;
肝气犯胃,中焦气机横逆而胃胀,
如果症见胃胀,则可用八脉交会穴配穴法之公孙配内关。
公孙,通过足太阴脾经入腹会中极、关元与冲脉交通;内关,通过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与阴维脉交通。两穴所联系的四条经脉的经气共同会合于胃、心、胸部位,搭配起来专治胃胀。【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