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说来就来,挡也挡不住,中医方法在这里
导读:拿五经具有疏经通络、解表散寒、镇静止痛、提神醒脑的作用,对头痛、鼻塞、颈项强痛、肌肉酸痛等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季气温逐渐回升,很多人会觉得困倦、疲乏、昏沉欲睡,整天无精打采,工作也没精神⋯⋯不少人为此很是烦恼。尤其是上班一族,感觉实在难熬。
这个时节该如何有效缓解“春困”呢?
中医专家支招:提神醒脑药就在你头上,它叫做拿五经。五经在哪里?
我们的头部分布着五条经脉,正中间的一条是督脉,向两边依次是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这里说的正中是以两个额角为端点的,其中点就是督脉的位置;在督脉和两额角的中点处是胆经的位置;督脉和额角的中内三分之一交点是膀胱经的位置。
怎样“拿”呢?
先张开你的五指,弯曲成鹰爪状,指尖立起来,以中指为中心,放到前发际的中点,也就是督脉线上,食指和无名指点在膀胱经线上,拇指和小指点在胆经线上。先从前发际开始,在前发际处用力点按,并轻轻揉动三下,做完后,五指稍用力下按,然后松开五指,沿经脉循行线向头顶方向推移约1厘米的距离,再次用五指点揉,如此推进,一直点揉到脑后高骨上缘,这样做下来为一遍,每次可以做3—5遍。
拿五经具有疏经通络、解表散寒、镇静止痛、提神醒脑的作用,对头痛、鼻塞、颈项强痛、肌肉酸痛等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快速取穴:以头部两个额角为端点,其中点为督脉的位置;在督脉和两额角的中点处是胆经的位置;督脉和额角的中内三分之一交点是膀胱经的位置。 理大包 健脾益气抗疲劳法大包是足太阴脾经的终末穴位,又称脾之大络,在腋窝直下约两拳的位置上,第六肋间隙内,位于我们身体的侧面。
理大包时,将两手握拳,拳头正面顶在腋窝下大包穴上,轻轻用力在穴位及穴区附近旋转按揉,同时吸气挺胸、向后收缩两肩,并尽量向后仰头。操作十几秒钟后,放松几秒钟,再重复操作约5 ~ 8次,可以迅速缓解疲劳,解除困倦。
增强免疫 灸足三里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临床常用的有效强壮穴。针灸足三里穴不仅能疏通经络,激发经脉之气,协调阴阳,还能调理中焦,振奋胃气,胃气旺盛则气血得生,从而增强人体抵抗力。
春季万物复苏,各种病毒和细菌也活跃起来了,肝病,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都易出现。如果不重视养生保健,阳气不升,正气不足,抵抗力差的话,很可能被这些流行病侵扰哦!赶快行动起来吧!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