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分享:先有经还是先有穴?
导读:在《灵枢·本藏》指出:“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在这里,将脉的功能由单纯的“行血”扩展到了“行气血”,从而也丰富了对于“脉”的认识。
经络和腧穴伴随着我们学习针灸的始终,是针灸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尽管这两大内容我们耳熟能详,但是究竟是先有“经”还是先有“穴”正如历史难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们还是各持己见。
那么我们先来审视一下这个题目,“先有经还是先有穴”本身就存在着问题,因为在经之前是先有“脉”的概念,出自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谈谈这个“脉”的概念、脉是如何演变为经和络的以及脉的功能变化。
“脉”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血理分衺(邪,斜)行体者”血理,指的是血管外观时有纹理分布于躯体,就像自然界中的水流分支别派。可知早期的“脉”就指的是血管,故又称为“血脉”,正如《素问》:“脉者,血之府”是一个意思。那么了解了脉的概念,对脉进一步分化是在《内经》中分为“经脉”和“络脉”,“经”指的是直行之主干,“络”指的是网络,以此来界定脉的大小以及分布。 因此进一步又可分为“阴经”、“阳经”、“阴络”、“阳络”,按大小可分为“大经”、“大络”、“小经”、“小络”,按气血的盛衰可分为“盛经”、“虚经”、“盛络”、“虚络”,表浅的称为“浮络”。
在《灵枢·本藏》指出
“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在这里,将脉的功能由单纯的“行血”扩展到了“行气血”,从而也丰富了对于“脉”的认识。
由此可知,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路总称为“脉”,其中大者为“经脉”,小者为“络脉”。那么,在“穴”的概念出现之前先有什么呢?它又是如何演化的呢?在《杨甲三取穴经验》的课程中程老师都有详细的解答,欢迎大家观看学习。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