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舌的解剖形结构与舌象的关系
导读:舌是以骨骼肌为基础,表面覆以粘膜,具有搅拌食物、协助吞咽、感受味觉和辅助发音等功能的肌性器官。
熟悉中医的大家对“望舌”都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在门诊中也经常听到这样一些语言:
“你这个脾胃不行呀,又虚又有湿气呀,整个舌头有大又胖,旁边还有齿痕”
“你最近容易心慌心悸吗?会感觉心跳的速度比平时快吗?整个舌尖红的像个小辣椒”
“最近是不是有烦心事呀?很忧愁吗?有熬夜吗?整个舌边颜色偏暗”
……
这些常常听到的一些话语其实富含了舌诊的一部分内容,但是,大家是否有思考过,为什么这么判断呢?仅仅因为这是中医文化历经沧桑,经前人的经验的浓缩精华,经过实践医学的观察辨证结果吗?这种从现象到规律再服务于实践的过程本没有错,但是要做一个通透的医生,还是得明白其中的道理,小编接下来会从舌的解剖形态与舌象的关系及脏腑、经络与舌象的关系和大家一起深入探索舌头的秘密。
舌的解剖形态如何呢?
舌是以骨骼肌为基础,表面覆以粘膜,具有搅拌食物、协助吞咽、感受味觉和辅助发音等功能的肌性器官。在解剖形态上,舌可分为上、下两面,上面又叫舌背,舌背上有一向前开放的“V”型沟叫界沟,将舌分为前2/3的舌体和后1/3的舌根。舌体的前端叫舌尖,舌根对向口咽部。舌下面较舌背短,粘膜光滑而松软,与口底黏膜相续。在舌体背侧粘膜上有密集的小突起叫舌乳头,根据其形态可将舌乳头分为4类:
1
丝状乳头
细而长,呈白色丝绒状,多分布于舌前2/3,由于其浅层上皮细胞不断角化脱落,并和食物残渣共同附着在舌粘膜的表面形成舌苔,健康人舌苔很淡薄,在中医中看到的薄白苔多属于正常舌象。
2
菌状乳头
散在于丝状乳头之间,顶端稍膨大而钝圆,肉眼看呈红色点状,多见于舌尖和舌侧缘,成常人的舌上丝状乳头于菌状乳头多均匀分布。
3
叶状乳头
位于舌侧缘后部,多见于小儿,每侧为4-8条并列的叶片形黏膜皱襞。
4
轮廓乳头
最大,约有7-11个,排列在界沟的前方,乳头顶端特别膨大,呈圆盘状,周围有环状沟环绕。
轮廓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以及软腭、会厌等处的黏膜上皮中有味觉感受器——味蕾。顾名思义,味蕾为味觉感受器,具有感受酸、甜、苦、咸等味道的功能,但是丝状乳头中没有味蕾,所以丝状乳头不具有味觉的功能。除了舌乳头,在舌根部的黏膜内还含有许多淋巴组织集团,使黏膜表面形成许多隆起叫舌扁桃体。黏膜平滑,移行到舌下区,正中黏膜皱为舌系带。舌系带过短或附着过前时,常造成婴儿吸吮困难,及言语吐字不清,需行手术治疗。
舌系带两侧各有一条黏膜皱襞名伞襞,向前内方行至舌尖。左右伞襞与舌系带间的三角区内,有舌神经及舌深动、静脉穿行。它们近舌腹部黏膜,以舌静脉最浅,清晰可见。舌系带根部的两侧各有一黏膜隆起,称为舌下阜,为下颌下腺导管及舌下腺大管的共同开口。舌下肉阜两侧各有一条向后外斜行的舌下襞,为舌下腺小管的开口部位。
在肌肉的分布上,舌的肌肉可分为二类。舌内肌的起、止都在舌内,由上下垂直、前后纵行和左右横行等不同方向的肌纤维束组成,且互相交错,收缩时可改变舌的形状;舌外肌是指起于舌外、止于舌的肌肉,包括:
①颏舌肌,起于下颌骨体内面中点的两侧,肌纤维呈扇形向舌内放散,两侧舌肌同时收缩,使舌伸出,该肌一侧收缩,舌伸出时舌尖偏向对侧。
②舌骨舌肌,起于舌骨,收缩时牵舌向后下外侧;
③茎突舌肌,起于颞骨茎突,可牵舌向后上方。舌内、外肌共同协调活动,使舌能向各方灵活运动。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