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节气|养阴防燥,但不可盲目进补
导读:秋分节气,夏季余热未消,秋季燥气初起,两因素叠加易形成温燥,耗伤人体阴液,阴虚内热之人应格外注意。
秋分节气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一场秋雨一场寒”。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一侯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雷象征着阳气,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阳气开始收藏,所以不再打雷了。
二候蛰虫坯户:蛰虫感阳气而出,秋分蛰虫蛰伏培土封住洞口,防止寒气侵入,表明天气将渐渐寒冷起来。
三候水始涸:秋季燥气当令,降雨量开始减少,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节气,夏季余热未消,秋季燥气初起,两因素叠加易形成温燥,耗伤人体阴液,阴虚内热之人应格外注意。
如何辨别阴虚内热呢?
阴虚体质通俗来说就是体内水少而火旺,阴少而阳多。水少——阴液亏虚,皮肤干燥无华;阴虚者皮肤缺少滋润,干燥无华,面色不佳。口燥咽干;眼睛干涩;喜饮水,大便干结。
火旺——形体消瘦,阴虚者胃火旺,能吃能喝,但代谢快,吃不胖。
——心烦失眠,阴虚者生火,虚火扰心,心情烦躁,胸口烦闷,情绪不稳定,晚上难以入睡。
——手脚发热,体温正常,但自觉手心、脚心、胸中烦热。
阴虚内热如何形成的呢?
1. 经常熬夜,熬夜耗伤肝肾之阴,导致肝肾阴虚。2. 情绪压抑,情绪长期压抑得不到疏解,会郁结化火,损耗阴液。
3. 食物辛燥,长期食用辛燥食物,如辣椒、姜、蒜等,助生内火,易导致阳盛阴衰
4.其他,如先天禀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长期服用利尿药物,促进津液排出,从而促生或加重阴虚。
在这样秋分这样燥邪当道的节气中,燥邪最易消耗阴液,阴虚的人更应该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防止加剧阴亏。
养阴防燥
针对凉燥饮食上可食甘平之物,比如枸杞子、山药。在无配伍的情况下,避免食用寒凉的食物,比如雪梨。针对外感凉燥应当温散表寒,宣肺止咳,代表方剂杏苏散,杏苏散载于《温病条辨》一书,是治疗凉燥的代表方剂。
其药物组成为:
苏叶、橘皮、苦桔梗各6克,杏仁、半夏、茯苓、前胡各9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代表方剂桑杏汤。
针对温燥咳嗽,当清宣温燥,凉润止咳。饮食上可适当的加入凉润之品,如雪梨、麦冬、百合、银耳、西洋参等。治疗温燥的代表方剂为桑杏汤,现代常用以治疗秋季感冒,流感,肺结核,肺炎等属温燥袭肺,肺阴受灼者。组成:
桑叶3克 、杏仁4.5克、沙参6克、象贝3克、香豉3克、栀皮3克、梨皮3克。
针对内燥,内燥属虚。内燥以阴血津液亏乏为基本病机,故其病理性质属虚。若仅仅津液受伤,病在脾胃,尚属轻浅;若进一步伤及阴血,病涉肝肾,病情加重,病位深化,治疗非短时能愈。故内燥病证的治疗,以滋养阴血、生津润燥为大法,又随病位所在或润肺养胃、或滋肾填精。注 意
秋季滋阴,但不可盲目进补,当分清寒热虚实,何脏阴亏,建议可根据辨证适当使用以下药物。
麦冬百合可养肺胃之阴,还可清心火养心阴;百合清心火养心阴以安神;石斛滋肾阴及脾胃之阴;枸杞子、桑葚滋肝肾之阴。此外滋阴之品多寒凉,可搭配温性的养血药,一可佐治滋阴药的含量之性,二可养血以滋阴,阴血同源。温性的养血药,建议加入当归,其可补血养血还可行血,使补而不滞,防止过于滋腻。以上寒凉的滋阴药配合温性的养血药,需要加入甘草当和事佬,寒热平调。
在疾病的防治上,应适当调节人体机能,尽可能使其适应自然界这种阴阳的变化,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若在此时施以调节阴阳的防治方法,使机体能够适应节气的变化,未得病的正气充盈,阴平阳秘,就不易因感受外邪而发病,已患病的通过调节阴阳平衡,病情不会加重,还会使部分患者的病情好转。
另一方面秋分过后人们应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以适应深秋容平之气。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