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穴合称“肩三穴”,治疗肩关节病变
导读:肩部疼痛,上举受限等症状最常见于肩周炎中。肩周炎又称为“漏肩风”,多与体质虚弱,劳损,风寒侵袭肩部等因素有关系。
肩髃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在肩部,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之间的凹陷中。肩关节周围除了肩髃穴外,还有手少阳三焦经的肩髎穴。当屈臂外展的时候,在尖峰外侧缘前后端会出现两个凹陷,前一个比较深的凹陷是肩髃穴,后面一个较深的凹陷是肩髎穴所在的位置。在肩后部,腋后纹头直上一寸是肩贞穴,三者合称为“肩三穴”,对于肩关节周围的病变能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
“肩三穴”治疗的肩部病变有何区别呢? 肩髃穴治疗肩关节病变的程氏三才针法又是如何呢? 首先,我们一起了解肩髃穴名的含义。《针灸穴名解》中记载:“髃,骨间陷隙也。又同隅,肩头也。穴在尖端,举臂两骨凹陷中,故名‘肩髃’。两骨间凹陷中,即指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前面的凹陷中。
《千金翼方》中有记载:“又膊骨头馅中,平手取之”,举臂的时候,肩峰外侧缘前后两端出现两个凹陷,前面一个凹陷即是肩髃穴。从古代文献多是从肩髃的定位对穴名进行解释。关于肩髃穴对肩臂部的疼痛,上肢不遂的病变,古代文献又是如何记载呢?
《皇帝明堂经》有记载:“主肩中热,指臂痹痛”,《千金翼方》中有:“主偏风,半身不遂。热风,头风,刺风,手不得向头,捉物不得,挽弓不开,臂冷酸疼无力”
《千金要方》中有记载:“有甄权治偏风不得挽弓:针肩髃一穴即得挽弓”,“凡颜色焦枯,劳气失精,肩背痛,手不得上头,灸肩髃百壮”。通过这几篇文献的记载,说明当肩部出现疼痛,行动受限等症状的时候多选择肩髃穴治疗,或针刺、或艾灸,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肩部疼痛,上举受限等症状最常见于肩周炎中。肩周炎又称为“漏肩风”,多与体质虚弱,劳损,风寒侵袭肩部等因素有关系。发作的时候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酸痛,有的时候可以向整个上肢放射,常常因为感受风寒,天气变化,劳累后诱发加重,日轻夜重,肩前、后及外侧均有压痛。主动与被动外伸、后伸、上举等功能受限。肩周炎的早期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后期以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可伴肌肉萎缩。
不同部位疼痛,所属的经脉有差异。如以肩前区疼痛为主,后伸疼痛加剧,多为手阳明大肠经证;以肩外侧疼痛为主,外展疼痛加剧,多为手少阳三焦经证;以肩后侧疼痛为主,肩内收时疼痛为主,多为手太阳经证。不管肩部疼痛属于何种经脉辨证,都可以选择肩髃穴治疗,促进局部气血循环,尤其以手阳明大肠经的肩部疼痛较好。
除了选择肩髃穴外,还可以配伍肩前、肩髎、肩贞、阳陵泉,肩部阿是穴等穴位,因为肩髃、肩髎、肩贞分别为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经的穴位,阿是穴均为局部选穴,配合远端阳陵泉,远近配穴,可通过疏通局部经络气血而起到止痛的作用。此外,手阳明大肠经肩部疼痛还可以配伍合谷穴;手少阳经肩部疼痛还可以加上外关穴;手太阳经的肩部疼痛还可以加上后溪。
操作的时候,先针刺远端的穴位,行针后鼓励患者活动肩关节;肩部穴位的操作要求有强烈的针感,可以加上灸法或者电针等治疗。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