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咳~咳嗽不停,针灸有什么办法?
导读:咳嗽是指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以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为主症的病证。“咳”指有声无痰;“嗽”指有痰无声,临床一般多声痰并见,故并称咳嗽。
咳嗽是指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以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为主症的病证。“咳”指有声无痰;“嗽”指有痰无声,临床一般多声痰并见,故并称咳嗽。
中医辨证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
外感咳嗽
外感咳嗽主要表现为:
咳嗽病程较短,起病急骤,或兼有表证。兼见咳嗽声重,咽喉作痒,咳痰色白、稀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形寒无汗,肢体酸楚,苔薄白,脉浮紧,为外感风寒;咳嗽咳痰黏稠、色黄,身热头痛,汗出恶风,苔薄黄,脉浮数,为外感风热。对于外感咳嗽治疗以疏风解表,宣肺止咳为主,穴位多选择手太阴、手阳明经穴,如列缺、合谷。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穴位图>
《针灸甲乙经》记载:“肺气热,呼吸不得卧,上气呕沫,喘气相追逐,胸满胁膺急,息难,……,肺俞主之”。
肺俞为肺气所注之处,位邻肺脏,可调理肺脏气机,使其清肃有权,该穴泻之宣肺、补之益肺,无论虚实及外感内伤咳嗽,均可使用;列缺为肺之络穴。散风祛邪,宣肺解表;合谷为大肠之原穴,与列缺配合共奏宣肺解表、止咳之功。若是外感风寒所致的咳嗽可配风门;外感风热配大椎、风池。咽喉痛配少商放血。
内伤咳嗽
内伤咳嗽主症为咳嗽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可兼脏腑功能失调症状。兼见咳嗽痰多、色白、黏稠,胸脘痞闷,神疲纳差,苔白腻,脉濡滑,为痰湿侵肺;气逆咳嗽,引胁作痛,痰少而黏,面赤咽干,苔黄少津,脉弦数,为肝火犯肺;干咳,咳声短。以午后黄昏为剧,少痰,或痰中带血,潮热盗汗,形体消瘦,两颊红赤,神疲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肺阴亏虚。
内伤咳嗽以肃肺理气,止咳化痰为主,以肺之背俞、募穴和原穴为主。主要穴位选择肺俞、中府、太渊、三阴交。
肺俞、中府俞募相配,太渊为肺之原穴,三穴配合可宣肃肺气,化痰止咳;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疏肝健脾,化痰止咳。
痰湿侵肺配阴陵泉、丰隆;肝火犯肺配行间、鱼际;肺阴亏虚配膏肓、太溪。胸痛配膻中;胁痛配阳陵泉;咽喉干痒配太溪;咯血配孔最;盗汗配阴郄;面肢浮肿、小便不利配阴陵泉、中极;气短乏力配足三里、气海穴。
冬季来临,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开始多发,提醒大家要注意保暖、慎避风寒。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及早诊断,规范治疗。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