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足厥阴之脉——之足五里正确取穴方法
导读:足五里穴为肝足厥阴之脉上的第十个穴位,关于其定位,在十二五《经络腧穴学》教科书中记载的是:在股内侧,气冲穴直下三寸,动脉搏动处。但是,仔细阅读古文献,可以发现关于其定位的说法颇有些差异。
足五里穴为肝足厥阴之脉上的第十个穴位,关于其定位,在十二五《经络腧穴学》教科书中记载的是:在股内侧,气冲穴直下三寸,动脉搏动处。但是,仔细阅读古文献,可以发现关于其定位的说法颇有些差异。
在《针灸甲乙经》中载:在阴廉下三寸,阴股中动脉;
《针方六集》载:在阴廉下二寸,阴股中动脉;
《千金要方》载:在阴廉下二寸。
那为什么历代的古籍文献记载足五里的位置有三寸,有二寸呢?古人这么记载有什么深意吗?对于我们临床治疗疾病又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白足五里穴位下的解剖结构。 我们可以看出,足五里位于髂外动脉的内侧,长收肌隆起最高点。其周围的肌肉还有缝匠肌,股薄肌。
若是长期久站的工作人员,或是喜爱长跑,登山等运动的人,他们的大腿肌肉相对结实有力,位置偏上;若是长期久卧床上病人或是年迈的肌肉疏松的老人,他们大腿的肌肉相对软弱无力,位置偏下。所以工作情况,兴趣爱好,年龄对大腿肌肉松软结实,紧张挛缩,位置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古文献关于足五里记载的不同的尺寸定位,实际上是对肌肉肿胀痉挛,松软结实,位置变动的一种描述,而动脉位置相对固定,故其相对髂外动脉的位置是不变的。
所以,临床上取足五里的正确方法是:坐位或者仰卧位,于髂外动脉内侧,从腹股沟往下触摸,在大腿上内侧面摸到长收肌肌腹隆起最高点,按压下去有明显的酸痛硬感,即是足五里。
古文献上对于足五里的定位之所以强调肌肉的改变,与大腿上内侧的肌肉分布与功能是分不开的。程凯教授经常强调肌肉三角形稳定理论,例如在大腿内侧面,有长收肌,股薄肌,半腱肌;在大腿前方有缝匠肌、股直肌、阔筋膜张肌,这些肌肉形成的三角形关系,使得肌肉更加稳定,达到1+1+1>3的效果,保护肌肉自身以降低肌肉受到损伤的可能,同时对脊柱与骨盆的稳定起到更强的支撑作用。为什么在这里又要强调肌肉的改变?为什么强调肌肉三角形理论呢?这与足五里的临床应用有什么关系?
之所以再次强调这些,小作者就是想提醒大家,当在生活中,在临床上,我们看到一个身体向前倾,走路不轻快,自诉腰部酸痛,触摸大腿内侧面酸痛,较硬的患者,我们可以通过足五里的人部刺法,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具体如何针刺呢?
首先找到大腿内侧大收肌肌腹张力最高点,直刺,针尖至于肌筋膜,扎跳,或针感放射至耻骨,会阴部。
因为患者身体前倾,腰部的力量相对不足,下肢内上面代偿性的肌张力增高,长期保持高肌张力的状态,会导致肌肉痉挛酸痛。通过扎跳能有效的降低过高的肌张力,缓解腰部与下肢的不适感。 再次提醒大家,在生活中,在临床上,我们不能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而是要活用课本上的知识,结合临床经验,根据患者个人的体质,通过经络辨证,通过视、触等方法,更好的应用穴位,应用针灸,治疗患者的症状,缓解患者得疾病。【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