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足厥阴之脉——足厥阴与足少阴之间的关系
导读:督脉为阳脉之海,行于人体背部。腹为阴背为阳,下为阴上为阳,巅顶处于阳中之阳大的位置,却与阴器将尽的足厥阴经汇聚在一起,这体现了阴尽阳生的中医思想,但足厥阴与督脉会于巅顶,仅仅是处于这个原因吗?
督脉为阳脉之海,行于人体背部。腹为阴背为阳,下为阴上为阳,巅顶处于阳中之阳大的位置,却与阴器将尽的足厥阴经汇聚在一起,这体现了阴尽阳生的中医思想,但足厥阴与督脉会于巅顶,仅仅是处于这个原因吗?
临床中,巅顶的痛诊为“厥阴疼痛”,却取足少阴位于足底的起始穴涌泉穴治疗,为什么不取组足厥阴的穴位治疗?足少阴与足厥阴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首先,先一起看看藏象学说中的肝与肾的关系……
肝藏血,肾藏精,肝血依靠肾精滋养;肾得肝血而精充。精与血二者之间相互滋生,相互为用,所以有“精血同源”“肝肾同源”的说法。
在病理上,若肾精不足,肝失所养,就会导致肝阴不足形成“肝肾阴虚”而出现腰脊酸软,遗精,耳鸣及头晕,目眩,眼干涩等症状,弱肝阳上亢,头痛,目赤,急躁易怒,久之可下劫肾阴,而同时出现腰酸、遗精、耳鸣等症状。所以,肝与肾两者在功能上密不可分。
而在经脉循行上,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足厥阴经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太阴之后”。在此之下,足三阴经从前到后的排列顺序为:足厥阴-足太阴-足少阴,在此之上为: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足厥阴与足少阴并行在一起。足少阴经“循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的循行描述,与足厥阴经“上腘内廉,循股阴”相近,其在大腿内侧没有穴位,似更提示与足厥阴经并行。而进入躯干后,足厥阴经“循喉咙之后”“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又与足少阴经“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相近。
此外,在足厥阴经病候中有:“遗溺,闭癃”阴器主要排泄尿液和精液,精虽藏于肾,尿虽贮于膀胱,其排泄则有赖于阴器的功能。如肝失疏泄,阴器开合失司,则为遗尿,若肝经湿热下注,尿不得出则为闭癃。李中梓在其《内经知要》中点出:世俗之治小便失禁者,但知补涩而已,不知《内经》论肝肾膀胱之病,不知为何邪所干,则知七情六气皆能为病也。“足厥阴与足少阴特殊的循行关系,正式对这临床诊治原则的提示何诠释。
《针灸甲乙经》记载足厥阴在膝关节以下的8个穴位中,多主治癃闭,如太冲穴主治“癃,遗溺”,行间主治“溺难痛”大敦主治:“小便难而痛等”。
从藏象学说中肝与肾的关系,足厥阴经与足少阴肾经在循行、病候上的联系可以看出足厥阴与足少阴之间的密切联系。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