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足太阴之脉腧穴主治心法
导读:根据标本理论,足太阴经下肢部位的经脉特别是膝关节以下部位为“本”,腹部(尤其是下腹部)则为“标”。本部穴位的主治,对应着标部的脏腑器官功能。
根据标本理论,足太阴经下肢部位的经脉特别是膝关节以下部位为“本”,腹部(尤其是下腹部)则为“标”。本部穴位的主治,对应着标部的脏腑器官功能。脾足太阴之脉在足部、小腿部、大腿部、腹部、胸部都分布着穴位,这些穴位的主治有什么相同点,各自又有什么特殊的穴性特点,在临床中如何做到经络辨证,严谨而又科学的选择穴位呢?
各个部位的穴位相似的对应主治功能>
足部穴位对应脾胃
脾属土,主运化水谷与水湿,足部的诸多穴位对应于脾土的运化功能,善于治疗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等脾胃疾患。
如公孙穴,对于脾胃虚寒、中焦运化迟缓出现的胃胀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与内关合用,除了公孙穴为足太阴经的络穴,具有健运脾胃的功能之外,其中一个原因为公孙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过足太阴脾经入腹与中极、关元、冲脉交通;而内关通过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与阴维脉交通,两穴所联系的四条经脉的经气共同会合于胃、心、胸部位、配合使用具有较好的缓解胃部胀满的效果。
小腿部的穴位对应于肠腹、前阴部
小腿部诸多穴位均应脾土的运化的性质,有运化水谷与水湿的不同,也有对应小肠泌别清浊而利水及应女子胞而止血的区别,大家熟知的三阴交的作用为小腿部穴位的典型代表。三阴交即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三条经脉的交点,三阴交作为这三条经脉的交会穴,其对于脾主运化失调功能、妇科疾病、男科问题、甚至腰腿部疼痛的相关问题都具有较好的效果。
大腿部的穴位对应于前阴在《黄帝明堂经》中有记载血海:“主妇人漏下,若血闭不通,逆气胀”,记载箕门穴:“主癃,遗溺,小便难”等。从古籍中不难看出足太阴之脉对前阴部相关的妇科、男科、泌尿系统相关问题的作用。在现代临床中,用针对女性月经相关问题,如月经量过少、过多、痛经、闭经也多选血海穴,取得较好的作用。
腹部穴位对应于肠腹在《黄帝明堂经》中有记载腹结:“主绕脐而痛”;记载腹哀穴:“主便脓血,寒中食不化,腹中痛”。腹结、腹哀穴对于肠腑病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胸部穴位对应于胸胁部
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有记载食窦:“主胸胁肋支满,膈间雷鸣”;记载天溪:“治胸中满痛,乳肿、咳逆上气,喉中作声。”足太阴经在胸部的穴位对于呼吸系统等相关问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