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养生的关键是什么,你知道吗?
导读:惊蜇时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当肝阳超过了阴阳平衡的水平线,反超肝阴,则阴血就显得相对不足了,机体易出现肝火炽盛的表现。此时尚为阳盛之初,对津液和阴血的损伤一般不明显。
惊蛰
二十四节气-惊蛰
春雷响
万物长
俗话说的好“春雷响,万物长”。无论在我国古代还是现代,惊蛰这个节气的到来,就意味着全年的劳作正式开始。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雨量的增多却有限。惊蛰节气时对人体的影响
肝阳渐升,阴血不足
惊蜇时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当肝阳超过了阴阳平衡的水平线,反超肝阴,则阴血就显得相对不足了,机体易出现肝火炽盛的表现。此时尚为阳盛之初,对津液和阴血的损伤一般不明显。但是《内经》有云“阳胜则阴病”,即阳气亢盛,必然会损伤阴气。
所以,如果人体调养不当,或情志过极,或饮食偏嗜,使肝阳亢盛,耗伤机体津液和阴血,津液损伤,则口干舌燥,肝血不足,则头晕眼花、经少、肢麻手颤等。尤其是老年人,易发怒,阳亢化风则发眩晕、中风等疾病。年轻人则因春季阳气骤然上升引动体内热气,如果此时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则易出现长痤疮、怕热出汗等症状。
流行病高发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却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现代流行病学调查亦证实,惊蛰属肝病的高发季节。
此外,诸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爆发。
惊蛰养生原则——养阴血,护肝气
春季与肝相应,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在惊蛰节气养生时,首当注意养肝血,同时兼顾护肝气。
如何养肝血呢?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早睡,熬夜最伤肝肾之阴。在中医理论当中,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不同的经络脏腑。中医讲究睡子午觉,子时(晚上23点到凌晨1点)对应胆经,胆为少阳经为门轴枢机,为阴阳变化的转折点,此时自然界阴气最盛,阴即将盛极而转阳,阳气将生,此时睡觉,人体阳气潜藏于内,免受外界阴寒侵袭,是保护阳气。午时(中午,11点到1点)外界阳气最盛,此时睡觉可养阴气。在亥时也就是晚上9点到11点准备睡觉,到子时前睡着,保护阳气,到丑时(凌晨1点到3点)则已经进入深度睡眠。丑时应肝经,在前面立春时节养生时,我们提到过肝主藏血,到了丑时,身体其他脏腑都进入休息状态,肝经活动旺盛,全身大多数血液流回肝,血液中所带的营养物质也带到肝中,产生新的血液,养肝护肝。
如果你在丑时还没有进入睡眠状态,你的肝得不到充分的养护,还要加倍工作,非常疲累。如果此时你不仅没睡,还在看电脑工作、看书,这些看似勤奋的表现对肝藏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肝主血,肝五官开窍于目,目得肝血而视,就是说因为肝血的滋养眼睛才看的清楚,这也是为什么老年人容易老眼昏花,就是肝血、肝肾阴亏导致的。中医讲“久视伤血”,长时间看东西耗伤肝血。
惊蛰经络养生未病先防
惊蛰节气,人体的气机会进一步升发,此时的调理,要更加重视肝气的条达和情志的舒畅,经络养生仍以肝经穴位为调理重点,选取三阴交穴、太冲穴、期门穴。
三阴交穴,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能够理气养血,在内踝尖上直上3寸,用自己的手指丈量,就是4指幅宽,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原穴,能够调节肝经气血,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期门穴位肝经募穴,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三穴合用,共奏养血调肝之效。
三阴交穴可以用拇指点揉,先用力点下10-15秒后,稍放松力量揉1分钟;太冲穴,可以脱掉鞋袜,用一只脚踏在另一只脚背中间,反复摩擦,两只脚左右交替,共3-5分钟;期门穴,则可以用手掌的小鱼际反复推摩5-10分钟即可。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