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干燥综合征”?
导读:干燥综合征是以口干、眼干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易侵犯内脏,导致多系统功能损伤,是临床难治性疾病。此病女性多见,发病年龄多在40-50岁之间。
干燥综合征是以口干、眼干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易侵犯内脏,导致多系统功能损伤,是临床难治性疾病。此病女性多见,发病年龄多在40-50岁之间。
本病起病隐匿,常迁延日久,西医学多以人工泪液、人工唾液等替代治疗来缓解口干、眼干症状,并根据受累系统及轻重不同选择激素等药物治疗,但西医治疗不良反应多,难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干燥综合征干燥综合征在中医属“燥证”范畴,但干燥综合征之“燥”又和我们平时所说的“燥邪”大不相同。平时我们所说的燥邪伤人,其致病特点主要表现为最易消耗人体津液,表现为一系列干枯不荣之象,“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轻则见皮肤干燥、五官干涩等症状,甚则影响脏腑气化功能,可见咳喘、肿胀、腹泻、咽肿等,严重者耗损精血津液,可致癥瘕积聚等证。其次,燥易化热化火。六淫之燥邪可化为火邪致病,在素体阴虚或误治等因素下,燥伤津血从而转为内伤病。亦可因他邪耗伤人体正气,邪气伏留暗耗精血,阴虚生热,热灼精津而化燥。
而干燥综合征的“燥”又夹杂了燥、毒、瘀,燥盛蓄积,日久成毒,瘀血与燥毒搏结,以致本病缠绵难愈。现代很多医家表示,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其疾病的缠绵难愈都和伏藏的燥毒之邪有关,因此在治疗上应重视解毒驱邪,祛除了伏藏在体内的毒,才能达到邪去正安之目的。因此在中医治疗中多以清燥解毒、益气温阳、活血化瘀等为治疗原则,使患者津充气足,脉道通利,津液流布,从而使津液上承于口眼,润泽于肌肤,充养于五脏,达到“流津润燥”的目的。 干燥综合征最主要的表现为口眼干燥,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所以口干主要与脾脏相关。从经脉循行上讲,脾经连舌本,散舌下。从脏腑的生理功能上讲,脾为太阴湿土,主运化,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且脾为后天之本,为四运之轴,上输心肺,下益肝肾,外灌四傍,充养营卫。所以足太阴经脾经、足阳明胃经在预防或治疗该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选择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下合穴,是足阳明经气所灌注的部位,取之可以固后天之本,助脾胃运化津液。脾俞、胃俞属足太阳膀胱经,是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背俞穴,两者主要调节脾胃功能,助脾运化,生精而灌四傍,助胃受纳,使生化有源。
其次,还应注意滋养阴液,可选择廉泉、涌泉、三阴交穴。
廉泉属任脉,是任脉与阴维脉的交会穴,是足太阴脾经经气弥散的部位,该穴滋阴之力较强,针刺该穴可以明显减轻口干症状。涌泉是足少阴肾经经气所起的根源处,与廉泉相配,根结共用,可滋少阴之阴。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是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交会穴,对于阴虚诸症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对于眼睛干涩,我们可以选择眼周穴位,如睛明穴。睛明穴位于目内眦上方眶内侧壁凹陷中,附近有滑车上神经、眼神经、动眼神经等分布。睛明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依靠经脉间的络属关系,通过本穴五脏六腑之精皆能上呈于目,目得养则能视。肝血的濡养、肾精的充润、心神的调养均在针刺此穴时被充分调动。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