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则医案认识情志病
导读:惊恐障碍简称惊恐症,是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虑障碍。
王某,女,64岁,2018年4月13日门诊就诊。
主诉:精神焦虑、紧张惊恐,伴胸痛、心悸2个月。患者春节前因孩子精神问题,陪伴孩子7天,导致惊恐不安,表现为大哭、四肢麻木、濒死感,伴头痛、胸痛,自服阿司匹林,15分钟后症减。后致连续4天4夜无法入睡,伴心悸,呼吸不畅,大、小便失禁。在外院诊为惊恐症,予口服奥沙西泮(夜),劳拉西泮(白)服三天,后改为盐酸帕罗西汀,白天半片,4天后改为1片。
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就诊,当时症见:
有强烈紧张感,心紧、手抖、唇抖、肌肉不自主抖动。不能见人,有人来,就会全身颤抖;易受惊吓,不能听到比较响的声音。纳差,大便一周一次(已近五十年便秘史),小便有排不尽感,排尿后有尿不由自主排除。希望用物理方法达到可减少服药量,入睡的目的。
惊恐障碍惊恐障碍简称惊恐症,是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虑障碍。西医治疗常药物治疗,如苯二氮卓类药物(又称为安定类药物),这类药物的优点是见效快,一般多在30~60分钟内起效,抗焦虑效果肯定。缺点是效果持续时间短,不适合长期大量使用,且有可能产生依赖。
药物使用原则:间断服药原则,焦虑严重时临时口服,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小剂量原则,小剂量管用就不用大剂量;定期换药的原则,如果病情需要长期服用,3~4周就更换另一种安定类药物,可以有效避免依赖的产生;换药时,原来的药慢慢减,新加上的药慢慢加。
如果患者年龄偏大,服药剂量不大,疗效较好时,也可以不换药。只要安定类药物服用的剂量不增加,在正常范围内,疗效不减弱,就可以认为没有产生依赖性。抗抑郁药因为焦虑的病因会导致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出现紊乱,神经递质失衡,而抗抑郁药可使失衡的神经递质趋向正常,从而使焦虑症状消失,情绪恢复正常。
我们用针灸治疗此类情志病,多从调节植物神经的角度入手。植物性神经,也叫自律或自主神经,内脏运动神经。依其形态和机能不同,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一般脏器均由交感和副交感两种神经支配,他们在机能上互相拮抗和制约。
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血糖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减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当机体处于剧烈活动或者不良环境时,交感神经活动加强,适应环境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减慢减弱;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胃肠运动加强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瞳孔缩小;血糖血压降低等。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能量补充,利于保护机体。
对于情志病患者,腹部触诊时,通常在左侧滑肉门处张力比较高,比较硬,有明显的压痛。因此临床治疗该病多选用左侧滑肉门穴。滑肉门为足阳明经腧穴,《灵枢·经脉》记载:“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厥。”
在足阳明经病候记载中可治疗情志病。现代医学发现,滑肉门就像是一个“重启键”,能使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内脏感觉性神经的紊乱重新启动,恢复稳态,我们称它为腹部神经丛刺激法。
患者 第一次治疗后 明显改变:排气排便的效果最好,有肠鸣和蠕动感,敢洗澡看一会微信了。有所改善:肌肉跳动减少,右手抖动减少了一些,全身心有所放松,治愈的信息有所增加。
改善不明显:正常排尿后没有排净感,还有3-5次小股留尿。 患者 第二次治疗后 正常排尿后仍有小股留尿现象,从3-5次减少到1-2次;偶有肌肉跳动,一周只感觉到几次;四肢抖动减轻,右手松弛状态下基本不抖了;排气由每天8、9次减少到每天3、4次;敢看电视,恐惧感减少,安全感稳定感增加了。【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