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腰火丹“的理、法、方、穴、术
导读:“缠腰火丹“是一种皮肤病,可见患处的皮肤红润,兼见水泡累累如串珠,发病部位多在腰部,所以取名为”缠腰火丹“。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带状疱疹”.由水泡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疱疹和神经根炎。
“缠腰火丹“是一种皮肤病,可见患处的皮肤红润,兼见水泡累累如串珠,发病部位多在腰部,所以取名为”缠腰火丹“。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带状疱疹”.由水泡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疱疹和神经根炎。初次感染此病毒不一定马上发生,病毒进入神经末梢内,长期潜伏于脊神经或脑神经的神经节细胞中,当机体受外伤,感染,过劳等诱发因素的时候,则会被激活而引起受侵部位的神经节和皮肤发生炎症并引起疼痛。
“缠腰火丹”在《医学金鉴》中就有“缠腰火丹”的记载,亦称此症蛇串疮。疱疹有干、湿的不同,红黄之异,皆累累如串珠,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疼发热。湿者色黄白,水泡大小不等,戳破流水,较干者多疼,表如蛇串,故名蛇串疮。
本病总病机多为湿热内蕴。病因多为情志内伤,肝气郁热,化火生风,郁于肌肤;或因饮食失调,脾经湿热内蕴,搏于肌肤;或因正气不足,外受毒邪侵袭,毒邪化火,湿热搏结,浸淫肌肤所致。
发疹前可有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疲倦等前驱症状;患处有神经痛,可出现在发疹前1-4天,或伴随皮疹出现,疼痛可持续到皮疹消失后2-3个月甚至更久;好发部位是肋间神经、三叉神经、臂丛神经、及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
皮疹为红斑基础上簇集性粟粒致绿豆大水泡,泡液常澄清发亮,常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躯体中线;头面部带状疱疹可累及眼耳部,引起疱疹性角膜结膜炎或面瘫等;病程有自限性,约2-3周,愈后很少复发。常发生在春秋两个季节,伴有剧烈的局部灼痛,在皮疹消失后,有些病例疼痛仍持续较常的时间。
医案分享了解了“缠腰火丹”的病因病机及主要表现,那针灸如何治疗呢?小编收集了程莘农院士的一则医案,以供大家学习与举一反三。
车某,男,52岁。
主诉:右侧胸胁、背部疼痛6天,起红色水泡2天。
现病史:1周前因与家人生气,发怒,第二天开始感觉右侧胸胁、背部疼痛,为给予任何治疗,2天前右侧胸胁、背部皮肤开始出现粟米样水泡,随后水泡变大,并大量密集分布于右侧胸胁和背部,查体,未过正中线,疱疹色红,疱疹紧张发亮,灼热刺痛,以致夜不能眠,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肝胆湿热型。
治则:清利肝胆,通络止痛。
取穴:疱疹局部为主,取天枢、梁门、水道、胸乡、大包、期门、日月、配合太冲、合谷、阳陵泉、血海、曲池。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治法:本病的治疗,首先辨清头尾,起病处为尾,向前延伸部为头。
施针的时候,用三棱针在局部,点刺出血,在疱疹局部酌情电刺数针,微出血为宜。
毫针刺法,针刺局部各穴,针尖刺向疱疹中心区呈10-30°横刺,选太冲、合谷、阳陵泉、血海、曲池等穴,直刺进针均用针刺泻法,留针20分钟。
【理】 本案例中患者因生气,属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日久化热,肝经气滞,气郁化火,肝火内郁,与体内湿邪结合,郁于体内,湿热蕴蒸,侵淫皮肤,脉络而发为疱疹;湿热毒邪阻遏经络,不通则痛,遂发为剧烈疼痛。郁于肌肤,湿热相搏,兼感毒邪,发为疱疹。
【法】在本案中程老选择了如下的处方:疱疹局部为主,取天枢、梁门、水道、胸乡、大包、期门、日月、配合太冲、合谷、阳陵泉、血海、曲池。
在疾病初及时采用局部围刺,可迅速阻断对神经的进一步损害,阻止邪气的扩散,疏导局部经脉,使邪有所去,营卫通畅,通则不痛。另取与疾病部位相应的局部腧穴及远道经穴,以配合局部围刺,发挥协同作用。局部腧穴及远道经穴疏泄疱疹周围的经气,使募集于胸腹部的邪气可去。
【穴】取天枢、梁门、水道可以疏导三焦气机,胸乡、大包、期门、日月可拮抗亢奋的肝阳,配合太冲、合谷、阳陵泉、血海、曲池可清肝火利湿热止痛。
【术】本病的治疗,首先辨别头尾,起病处为尾,向前延伸部为头。施针时,用三棱针在局部点刺出血,在疱疹局部酌情点刺数针,微出血为宜。
在临床,还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新久等多种情况综合治疗,配合西医的方法一起治疗。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