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分享:更年期综合征都是阴虚吗?
导读: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的以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为主的症候群称为更年期综合征。绝经年龄一般在45~52岁之间,临床出现的症候往往因人而异,轻重不一,但多伴有月经紊乱,烦躁易怒,烘热汗出,心悸失眠,头晕耳鸣,健忘多疑,感觉异常,性欲减退。
编者按:本文来自程氏针灸第五代传承弟子李伟需
患者坐下后第一句话就让我吃惊非常:医生,我嗓子疼,从小就疼!近日,随着夏季来临,气温升高,症状加重。自服用苦丁茶有缓解。咽痛在早晨最重,同时伴有口干、口苦,无反酸,伴有潮热。汗可,厌油腻,后背凉,大便可,每日一次。体检有胆囊息肉。患者还自己解释症状说:我是阴虚,更年期。不仅哑然失笑,看看您的舌,哪里有阴虚?
患者是目前才有这样的舌象吗?看之前病历:
体态:
诊断:口苦,咽痛;胆火上逆,脾虚湿困。
治疗方案:利胆抑酸术;腹腔减压术;绝骨、复溜、神门;刺血:关冲、大墩。在围绝经期,女性卵巢作为机体衰老的主导器官,功能明显减退,甚至衰竭。相应的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不仅体现为女性生殖系统功能的明显衰退,同时也体现为身体其他相关脏器和系统机能的衰老变化,可引发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如月经紊乱、血 管 舒 缩 症 状 ( vasomotor symptoms,VMS) 、泌尿生殖道症状、性功能下降、睡眠障碍、抑郁等。不仅如此,围绝经期全身各脏器系统衰变还可引发远 期 的 病 态,如骨质疏松、阿 尔 兹 海 默 病( Alzheimers disease,AD) 、心血管病变等。围绝经期出现的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俗称围绝经期综合征。
月经紊乱:作为围绝经期妇女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月经紊乱是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功能衰退、卵巢稀发排卵、不排卵或黄体功能不足所引发的绝经过渡期排卵障碍型异常子宫出血,可表现为不规律的月经,经量、经期长度、周期频率、规律性均可异常,有时会引起大出血和重度贫血。
血管舒缩症状VMS:VMS 是围绝经期女性最常见的主诉,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生又很快自限的潮热和盗汗,可累及全身,但是好发于头顶、面部、颈部、胸部或背部。围绝经期女性的 VMS 可伴有害羞、局部皮肤过敏,甚至有光环先兆等表现。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围绝经期女性的卵巢功能快速衰退,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泌尿生殖道衰萎,可引发系列的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如泌尿道弹性降低可导致尿频、排尿困难、尿失禁等; 阴道干涩可导致性生活困难,性活动减少; 泌尿生殖道的局部自然免疫环境被破坏,抵抗力降低,可导致反复发作的泌尿生殖道炎症。这些围绝经期出现的泌尿生殖系统症状,被命名为泌尿生殖道绝经综合征,可持续存在,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
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围绝经期妇女的常见主诉,比例高达 70%,可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再入睡困难或早醒,发作频度和类型与外周血 bE2 和 bFSH 水平、有无异常出血、晚间 VMS 发作频率/程度及心理精神状态( 如抑郁或焦虑) 相关。
心血管疾病:围绝经期妇女的雌激素水平在经历短暂上升后明显下降,血液循环中有保护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也下降,对血管平滑肌的调节作用减弱,导致脂质沉积、血管狭窄,预示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以单位体积内骨量下降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围绝经期的骨质疏松与雌激素水平下降密切相关。
阿尔兹海默病AD :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临床特征是记忆力和智力的逐渐衰退以及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的丧失。
更年期综合征辨证:
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的以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为主的症候群称为更年期综合征。绝经年龄一般在45~52岁之间,临床出现的症候往往因人而异,轻重不一,但多伴有月经紊乱,烦躁易怒,烘热汗出,心悸失眠,头晕耳鸣,健忘多疑,感觉异常,性欲减退,面目下肢浮肿,倦怠乏力,或胃痞纳呆,便溏或结,甚重者可有情志异常。持续时间或长或短,短者半年到1年,长者持续数年。本病属中医学“绝经前后诸症”“脏躁”范畴。其病因妇女届近绝经前后,天癸将竭,精血不足,冲任亏虚,而出现肾气失调所致。
肾阴不足,阳失潜藏,则肝阳上亢;或肾阴不足,营血暗伤,心血亏损;肾阳虚衰,失于温养;脾失健运,痰湿阻滞,痰气互结而致本病。其病变脏腑主要在肾,并可累及心肝脾三脏。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