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走“秋老虎”,一个动作,告别困累乏
导读:《素问‧口问》所说:“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则行于阴,阳主昼,阴者夜”。中医认为睡眠觉醒是人体内阴阳之间对立统一的功能状态,人与自然相应,自然界昼夜交替,人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俗语说,春困秋乏夏盹冬眠,似乎每个季节人们都会间断性地感到精神不振。
《素问‧口问》所说:“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则行于阴,阳主昼,阴者夜”。中医认为睡眠觉醒是人体内阴阳之间对立统一的功能状态,人与自然相应,自然界昼夜交替,人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中医讲阳入于阴为寐,秋分后阳消阴长,易出现秋乏,睡不醒的状态。
我们知道,在炎热的夏季,人的皮肤湿度和体温升高,由于大量出汗会使水盐代谢失调,胃肠功能减弱,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增加,再加上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舒适的环境调节,人体过度消耗了能量。秋季,人体出汗减少,体热的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也逐渐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由此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一些潜伏在夏季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此时缓解疲乏欲睡,主要在于调整阴阳气机的转化,平衡阴阳。
我们可以利用申脉、照海穴来缓解这种阴阳失衡的状态,申脉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在足外侧部,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的凹陷处;照海位于足少阴肾经上,在足内侧部,内踝尖下1寸凹陷中。这两个穴位一里一外,一阴一阳。
这两个穴位均是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任脉,督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带脉,冲脉)脉气相通的八个穴位,八脉交会穴不仅治疗所属本经与本经相关的脏腑,经络的疾病,还可以治疗对应的奇经病。
申脉穴,通阳跷脉,能调节阳跷脉的气血;照海穴,通阴跷脉,能调节阴跷脉的气血。那么具体怎么操作呢?
秋季人们容易疲困欲睡,所以我们应以补申脉,泄照海为大原则,听起来很专业,其实操作起来并不难。因为此时机体处于阳消阴长阶段,其疲乏欲睡的主因是阳气不足,所以我们操作时以补申脉穴为主,可选择每天按揉申脉穴50次,或者对申脉穴进行雀啄灸。
再教给大家一个动作:首先双手握拳,两肘夹住自己的两腋腋下,垂直向后顶,顶的过程中就开始挺胸抬头,顶到极限,这时候两个肩胛骨开始做内收的动作,收到极限,用力夹住,就好像我们的两个肩胛骨之间夹着一个东西一样,夹住不让它掉了。然后头开始向后仰,仰到极限,当仰到极限的时候,腰腰使劲向上顶,足跟微微上提,坚持5到10秒钟。
操作机理如下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有点含胸驼背,我们做这个动作可以对抗性的挺胸抬头,当做完这个动作以后,两个肩胛骨开始用力的内收。此时可以锻炼一块重要的肌肉,那块肌肉叫做“大菱形肌”,是我们肩胛骨和脊柱之间的一个斜形的肌肉,这块肌肉如果丰厚,就会对心脏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的胸腔环境,所以我们两个肩胛骨用力内收其实就是锻炼了“菱形肌”。
当我们做完这个动作,头又向后仰,仰到极限,这时候是后面的肌群,包括肩胛提肌、斜方肌、颈夹肌、头夹肌等等一系列肌肉开始向后收缩。平时的时候这些肌肉都因为前面的肌肉收缩而被动的牵拉,出现颈项的拘急疼痛。所以我们要跟平时的姿态做对抗,平时伏案工作的时间越长,低头玩手机、看电脑的时间越长,那么就要去反向的牵拉颈项部的这些肌肉。
当头向后仰的时候,腰很自然的向上顶。背部纵行的这些肌肉,其实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筋,是归这条经脉来管理的,这些纵行的肌肉经过这样一个向上顶的动作,牵拉的时候必然会把这个受力传到小腿,所以足跟很自然的就微微上提,人体就变成了一个反向的牵拉,整个的足太阳膀胱经都被牵拉了。足太阳膀胱经穿行在我们脊柱的两侧,对我们的12脏腑,也就是脊柱两侧所联系的人体躯干内部的这些脏腑功能都有很好的兴奋和平衡作用。
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既平衡了脏腑,提高了心肺功能,又可以让我们的肌肉得到牵拉训练,让我们的颈部、头部、枕部这些供血的功能得到改善,所以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做完之后,当然会微微出汗,因为这时候心肺功能就被调动起来了,毛孔就被打开了,交感神经就会变得兴奋起来。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