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哮喘多发,耳穴平喘的方法
导读:肺气宣发肃降协调有序则呼吸通畅、水液输布正常。寒盛伤肺,伤及肺中阳气,肺失宣降,气机出入失常则呼吸气促困难;水液输布失常则津液停聚为痰为饮,痰饮阻塞气道,又可以加重喉中哮鸣、呼吸困难。
哮喘属中医“哮病”范畴,指因宿痰伏肺,遇感引触,痰阻气道,肺失肃降, 痰气搏击,气道挛急而出现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
肺为华盖,主一身之皮毛,开窍于鼻,肺相较于其他脏腑来说在最高、最外的位置,以保护诸脏腑免受外邪侵袭,外邪袭人,犯于表不过皮毛及口鼻,故大多数外邪袭人,最先犯肺。肺性恶寒而喜温润,因此寒邪是最易导致肺功能失衡的邪气,这与寒邪致病特点密切相关。
1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肺主气,司呼吸,同时能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这些功能的正常发挥均需要肺中阳气的充养与推动。肺气宣发肃降协调有序则呼吸通畅、水液输布正常。寒盛伤肺,伤及肺中阳气,肺失宣降,气机出入失常则呼吸气促困难;水液输布失常则津液停聚为痰为饮,痰饮阻塞气道,又可以加重喉中哮鸣、呼吸困难。
2
寒性凝滞,易阻气道。
现代医家结合现代医学对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与临床实际发现,痰瘀气阻是哮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表现。《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有言“寒气生浊”,《难经·二十二难》说:“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寒邪伤人,易致气血津液凝结,津液凝结则生痰,气血凝滞则成瘀。痰瘀阻滞则气道不利,肺失宣降,发为哮喘。
3
寒主收引,使气机收敛。
寒邪侵袭人体,使气机收敛,腠理、筋脉收缩挛急,客于气道则可见气道挛急收缩,气机不利则表现为喘。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哮喘发作时致敏原进入机体,会引起支气管黏膜呈慢性炎症反应,最终导致气道过早或过强收缩而引起痉挛。
寒邪除了以上特性,还具有易蓄积和易伏藏的特点。如《灵素节注类编·卷六》有夏季汗出腠开,遇水寒藏于腠理皮肤中,至秋可感邪而发。《素问》中也有冬季伤于寒邪,至春发病的说法。这些都说明了寒邪可以长时间的存在并影响人体,并在适当时候发病。
耳穴治疗哮喘主穴选择肺、气管、肾上腺、对屏尖、神门、交感、艇角、屏尖。
肺:在心、气管区周围处。有行气活血、止咳平喘、疏风解表、通鼻开窍等功效。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咳嗽等;鼻炎、咽炎以及各种过敏性疾病。
气管:在心区与外耳门之间。有散风解表、止咳祛痰、止喘利咽的作用。主治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咳嗽、急性咽炎等病症。
肾上腺:在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有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兴奋呼吸中枢、止咳平喘等作用。主治各种炎症、过敏性疾病、咳嗽、哮喘等病症。
对屏尖:位于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能调节呼吸中枢,具有抗过敏、止咳平喘等作用。主治哮喘、气急、胸闷、呼吸困难等症。
神门:有镇静安神、解痉止痛、消炎止痒、抗过敏等作用。主治高血压以及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药物过敏疹、湿疹、神经性皮炎、支气管哮喘、咳嗽以及其他瘙痒症等病症。
交感:有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能缓解平滑肌痉挛和调节血管收缩。可治疗哮喘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诸症。
艇角: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前部。有补肾益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功效。主治支气管哮喘、喘息样支气管炎以及前列腺炎等男科疾病等。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