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之穴——水分
导读:水分,从穴位的名称,我们应当想像它处于一个很特殊的地方,从大的角度上看,脐上为胃,脐下为肠,从小的角度来看,水分穴下刚好是大肠和小肠的分界区。
《循经考穴编》载:“水分,一名分水。穴在脐上一寸,内为阑门,正当小肠下口。凡饮食入胃,至是而泌别清浊,水液入膀胱,渣滓入大肠,故曰水分。”
其居下脘之下,内应胰脏。又横结肠正由此处经过。胰脏有分解干湿之能,大肠为吸收水分之器。二者功能俱关于水,故名水分。亦即分解干湿之意也。中医古说,脐下为水腹,盖以小肠外围为水油,膀胱内容为溺水;又以本穴功能与三焦膀胱均有联系。故本穴功能治水。
从穴位的名称,我们应当想像它处于一个很特殊的地方,从大的角度上看,脐上为胃,脐下为肠,从小的角度来看,水分穴下刚好是大肠和小肠的分界区。
《黄帝明堂经》记载:“主痉,脊强里急,腹中拘急痛。”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中:“治腹坚如鼓,水肿肠鸣,胃虚胀不嗜食,绕脐痛,冲胸不得息。”《窦太师针经》中记载:“腹胀,泻。余症看虚实补泻。”
《千金翼方》载其:“主水肿,胀满不能食,坚硬,灸日七壮至四百壮即止。”这种症状与肝硬化腹水类似。即《灵枢·胀论》"鼓胀"证:腹胀身皆大,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除了灸,是不是也可以用针呢?用灸又该灸到什么程度呢?
灸一般来说时间不要太长(20~40分钟),短时间的热刺激能对肌筋膜起到一个放松、舒缓的作用,若时间过长,反而会造成肌筋膜的挛缩。
用针,该如何刺之?针刺水分天部之天,针感弥散,放松。
*腹白线上的穴位容易产生弥散样针感,如水分、气海;其中气海较容易产生下腹部弥散样针感,水分则是偏全腹部的弥散。
刺法:直刺,针尖止于腹白线上。
主治:应肌(腹直肌)
主痉,脊强里急,腹中拘急痛。《黄帝明堂经》
*痉:肌肉较长时间的痉挛。
*脊强:拮抗肌紧张。
*里急、腹中拘急痛:内脏疾病在体表反应。
此时脊强的原因是源于腹肌紧张所造成的脊背代偿性受力,因而导致强痛不舒的现象。
既有天部之天,必有天部之地,还有人部、地部刺法,针刺深度不同,主治亦有差异。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