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秋季小儿腹泻高发,该如何防治呢?
导读:小儿秋季腹泻是指发生在每年10~11月份这个季节的腹泻,发病以6个月~3岁年龄的宝宝最多见。本病的病原体是轮状病毒。在临床上有三大特征,即“感冒”、呕吐、腹泻。
都说季节变换之时,对未满周岁的孩子来讲是疾病多发之季。进入秋天以来,很多孩子出现腹泻症状。
小 儿 腹 泻小儿秋季腹泻是指发生在每年10~11月份这个季节的腹泻,发病以6个月~3岁年龄的宝宝最多见。本病的病原体是轮状病毒。在临床上有三大特征,即“感冒”、呕吐、腹泻。患儿往往起病急,开始表现为发烧、测体温在38~39.5℃之间、咳嗽、流清鼻涕等“感冒”症状,同时伴有频繁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和奶汁,随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腹泻,少则一天数次,多则数十次,大便稀薄,呈清水样或蛋花汤样,有时呈白色米汤样,多无特殊腥臭味。
中医认为泄泻之本在于脾胃,胃为“水谷之海”,主要功能是接收受纳饮食,并将饮食水谷进行“腐熟”初步吸收,喜欢润泽但讨厌过分水湿,胃气以降为和,下行才通畅;脾为“生化之源”,是一切机体能量的来源,主要工作是运化水谷精微,也就是消化吸收转输饮食水谷,喜欢干燥厌恶潮湿,脾以升为顺,上行才通顺。脾胃收纳转运、升降功能协调,则消化吸收、传送正常,饮食水谷中的精微部分才可以转化生成为气血能量,营养全身,饮食水谷中的糟粕才能正常排泄。
手把手学习推拿方法
第1步:补脾经150次
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将小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的侧面从指尖一直推到指根,称补脾经,推100~3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第2步:补大肠150次
位置:食指桡侧(近拇指一侧),自指尖至虎口(食指与拇指在手掌部衔接处)成一直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反之为清,称清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推大肠。此处补大肠,推100~3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此处一定要注意推的方向是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方向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一定要看仔细哦!
第3步:板门推向横纹200次
位置:在手掌大鱼际部。从大鱼际中点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用推法自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推100~3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此处一定要注意推动的方向,这与治疗作用有关,方向弄反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一定要看仔细哦!
第4步:逆摩腹5分钟
位置:腹部中间,肚脐周围。
手法:摩法,以手掌或食、中、环指指肚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以掌抚摩者称掌摩法,以指抚摩者称指摩法。
操作:用手掌或三指并拢按在腹部轻轻的摩动,逆时针摩5分钟。
要领:用力要轻柔适当,速度宜均匀协调,操作频率为120~160次/分。指摩可稍轻快,掌摩可稍重缓。注意一定是逆时针摩动!
第5步:推上七节骨200次
位置:命门(第2腰椎下凹陷中)至尾椎骨呈一直线。(找到宝宝的胯骨,也就是叉腰摸到的骨头,胯骨高点连线与脊柱相交的地方是第四腰椎,往上倒2个就是第2腰椎了)。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指面自下向上作直推,称为推上七节骨。反之,自上向下推,称为推下七节骨。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此处一定要注意推动的方向是自下向上,这与补泻有关,方向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一定要看仔细哦!
第6步:揉足三里50次
位置:膝盖外侧陷凹下行3寸,胫骨旁开1寸。膝关节外侧间隙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操作:用拇指按揉足三里,揉50~100次。
要领:操作时用力应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应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如果儿童伴有发烧,可以增加以下穴位:清天河水200次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推天河水,或称清天河水。推100~2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