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寒 | 夏病冬治三九灸,人人都用得到的养生方法
导读:小寒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日子。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而人的阳气一旦受损,可致脏腑失却温养,不仅不能涵养元阴元阳这一生命之本,还可导致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外邪乘虚侵袭而发生疾病或使原有的疾病加重。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小寒
XIAOHAN
小寒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日子。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而人的阳气一旦受损,可致脏腑失却温养,不仅不能涵养元阴元阳这一生命之本,还可导致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外邪乘虚侵袭而发生疾病或使原有的疾病加重。在养生原则中,冬应肾当以养肾为先;饮食上需因人施膳进补;同时要适当锻炼,强身健体防病;以及节制喜怒,注重精神调养。
夏病冬治三九灸
艾灸自古便被用来驱寒补阳。《伤寒论》记载:“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艾叶的药理作用,能够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的作用。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热之”和“内病外治”的理论,采用具有辛散温通功效的“三九灸”,可温阳益气、温通气血、健脾补肾,在寒冷的三九天增强人体抵抗力、预防寒邪侵体。什么是“三九灸”?
“三九灸”是天灸疗法中的一种。天灸则是中医传统灸法中非火热灸的一种,又名为自灸、冷灸,也称“药物发泡”或“敷贴发泡”。该法选用某些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敷贴于人体的穴位,利用药物的刺激作用,引起穴位局部皮肤的充血,甚至起泡,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我国民间素有“冬灸三九”之说。中医认为,人体气血的循环,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都是以阳气为根本。三九天是一年之中阴寒之气最盛的时候,此时天寒地冻、阴盛阳衰,宜补阳气以驱寒。三九灸中的艾草是辛温助阳之物,可提升阳气。三九时节,点燃用艾绒制成的艾炷,在体表腧穴、患处或特定部位进行烧灼、烘烤、薰熨,使施灸部位发热,同时,借助艾热走窜经络,以培补阳气、温通经脉、理气和血、调和阴阳、驱寒除湿、消瘀散结,有效调节人体生理生化功能,改善体质,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三九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可应用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反复感冒人群;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厌食症等人群;月经不调、痛经、妇科炎症等女性人群;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骨关节疾病人群;并且健康人群也可用灸疗做日常保健。
三九天正是哮喘的高发期。因为这个时候天气很冷,冷空气会加重哮喘症状,如呼吸急促和气喘,再加上雨雪天气和刮大风也会扰动过敏原,让哮喘变得更严重。赵献可《医贯》论述:“或七情内伤,郁而生疾......一身之痰,皆能令人喘。”说明痰浊是哮喘经久难愈、反复发作的根源。所以,除了要顾护卫气,使邪不可干之外,温肺化痰更是调理哮喘的关键。
取穴:肺俞、膏肓可补益肺气;足三里温补脾胃、调和胃气,以资生化之源,使水谷精微上归于肺,肺气冲以卫外;定喘为经外奇穴,更是平喘之要穴。
肺俞,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主治咳嗽、气喘、咯血、骨蒸潮热、盗汗、支气管哮喘、肺炎、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病症。
膏肓,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乳腺炎、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
足三里,足阳明胃经穴位,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一横指。主治胃痛,呕吐,腹胀,泄泻,便秘,下肢痹痛等,为长寿第一保健要穴。
定喘,经外奇穴,位于项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缘中点(大椎穴)旁开0.5寸处。具有止咳平喘,舒筋活络的功效,主治哮喘,咳嗽,支气管炎,肩背痛等病症。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