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府穴系列(五)之中府穴是如何治疗腹胀的
导读:中府穴为肺之募穴,募穴距离脏腑的位置较近,可以反应脏胸之气的变化。取募穴可以治疗各自脏腑的疾病。高式国先生云:“刺本穴使气得升降,而疏利之也。”刺激中府穴,可增强肺主气的功效,强治节之力,而使气升降有序。
中府穴为肺经募穴,肺之脏腑之气聚集之所,手足太阴经之交会穴。主治胸、肺部病症。常用于咳嗽、气喘、胸痛、胸满;肩痛;腹胀、腹痛;浮肿等症。
关于中府穴治疗胸、肺部病症,在古籍中有很多记载,比如《灵枢·五邪》曰:“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五藏一本作五椎又五节之旁,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千金要方》卷十七、《千金翼方》指出中府穴:“主奔豚上下,腹中与腰相引痛,灸中府百壮。” 那么中府穴治疗腹胀、腹痛的中医学理论依据是什么呢? 中府穴为肺之募穴,募穴距离脏腑的位置较近,可以反应脏胸之气的变化。取募穴可以治疗各自脏腑的疾病。高式国先生云:“刺本穴使气得升降,而疏利之也。”刺激中府穴,可增强肺主气的功效,强治节之力,而使气升降有序。 肺脾在生理上的联系主要反映在气和水液方面。脾主运化,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肺气的充沛,有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不断补充,所以肺气的盛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脾气的强弱。另一方面,脾运化水液的功能,有赖于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功能的协调。
《素问·经脉别论篇》曰:“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就指出了肺脾在生理上的联系。
病理上,脾气虚会导致肺气不足,而出现食少、腹满、形瘦,兼有咳嗽无力,少气懒言等症。肺失宣降,津液停聚,也会使脾湿不适,而出现咳嗽痰多,胸闷,或腹胀,肠鸣,水肿等病症。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