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缝插针”,髀关的作用你知多少
导读:髀关,出自《灵枢·经脉》 :“胃足阳明之脉,······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当我们站立时,因其位于大腿前部最高的位置,所以它相当于我们大腿部的守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髀关
髀关,出自《灵枢·经脉》 :“胃足阳明之脉,······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当我们站立时,因其位于大腿前部最高的位置,所以它相当于我们大腿部的守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穴命名浅解》中记载:“通内达外之处为关,膝上的大骨名髀,上端为杵,接柱髀枢,下端为槌,连接于胻骨,穴适当二者交关之处,因名髀关。”所以,要想找准髀关穴的位置,对肌肉有清晰、准确的认识至关重要。教材中写到,髀关穴位于股直肌近端,内侧的缝匠肌与外侧的阔筋膜张肌交叉凹陷中,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上缘连线上,直立体位平会阴。股直肌位于大腿前面,起自髂前下棘,与股内、外侧肌,股中间肌包绕髌骨的前面和两侧端,与足阳明经相对应;缝匠肌起自髂前上棘,经大腿前面,转向内下侧,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面,与足太阴经相对应;阔筋膜张肌位于大腿的前外侧,起自髂前上棘,止于胫骨外侧髁,与足少阳经相对应。由此可见,髀关穴就处在一个关口。
既然髀关穴处在这样一个关口,那么它具有怎样的功效呢?
唐代以前,此穴主治多为膝寒、下肢痿痹,比如《针灸甲乙经》记载此穴主治“膝寒痹不仁,不可屈伸”,《备急千金要方》曰其能治疗“膝寒不仁,痿痹不得屈伸”。宋代以后,又新增加一些病症,比如《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其主治“痹厥,股内筋络急”,《针灸聚英》记载其主“腰痛,足麻木,痿痹,小腹引喉痹。”现代认为髀关穴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膝寒;股内筋络急;腰痛,小腹引喉痛;下肢痿痹,股痛,屈伸不利。
那么这时我们就会提出几个问题:①此穴处于大腿之两端,何以治愈膝寒?
②“股内筋络急”,股内筋络归属足太阴、足厥阴,为何足阳明经穴治了他经病?
③腰痛,小腹引喉痛和髀有何关系?
④下肢痿痹,股痛,屈伸不利,是哪个肌群出了问题?
我们拿髀关穴治疗膝寒不仁,下肢痿痹的作用来说明针刺髀关穴是如何“见缝插针”的。治疗膝寒不仁采用的是人部刺法。将针斜内下刺入缝匠肌,因为缝匠肌绷紧股动脉,会影响下肢循环;其应足太阴脾经走形,可以调理脾胃平衡关系。所以可以治疗膝寒不仁,痿厥,股内筋络急等症。
将针斜外刺入阔筋膜张肌与腹直肌之间的肌肉缝隙,会使肌筋膜摩擦兴奋,另外阔筋膜张肌应大腿外侧足少阳经,所以可用于治疗下肢痿痹,股痛,屈伸不利等症。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