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的天宗,要怎么针刺(二)
导读:天宗穴可在多个体位、功能变化情况下出现阳性反应点。肩胛骨与背阔肌、大小圆肌的协调相关,而背阔肌又与躯干脏腑相关,所以天宗看起来只是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只是解决肩胛骨的问题,但实际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内在脏腑的病变。
天宗穴可在多个体位、功能变化情况下出现阳性反应点。肩胛骨与背阔肌、大小圆肌的协调相关,而背阔肌又与躯干脏腑相关,所以天宗看起来只是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只是解决肩胛骨的问题,但实际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内在脏腑的病变。
肩痛、胸胁支满、呛咳、气喘、乳痈、头痛、胆绞痛……上天宗、下天宗、内天宗,分别要对应怎样的刺法才能解决相应的问题呢?
上天宗
国标版本的天宗定位,主要解决冈下肌的高张力问题:
天部:针尖止于冈下肌肌筋膜调节肩胛骨向外旋转角度,减轻对大小菱形肌牵拉力,调节与胸大肌、胸小肌力线关系,调整胸廓。不仅解决肩胛部的问题,还可调整心、双侧肺、乳的问题。如心绞痛患者可在冈下肌处出现阳性反应点,针刺该穴可缓解心胸憋闷感;对于乳腺增生引起的乳房胀痛,在天宗穴处刮痧或走罐可缓解乳房不适。
上天宗:肩痛;左应心(胸闷);双侧应肺,应乳(胸闷、气喘、乳痈) 人部:针尖穿过冈下肌肌腹贴近肩胛上神经右应胆,内脏疼痛反射区,可治疗胆绞痛。
下天宗
天部:针尖止于小圆肌与冈下肌之间。若需刺激大圆肌,进针点再略下 下天宗的位置与肱三头肌长头相联系,所以肱三头肌过度牵拉,肩部下沉,会在下天宗的位置出现阳性反应点,相拮抗的肩胛提肌损伤、枕下神经出现异常。从图中可以看到,冈上、下肌与斜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形成肩胛骨在背部稳定的力学结构(B力线,肩胛提肌方向);大小圆肌,冈下肌及肱三头肌负责后收及上提动作。当A力线(肱三头肌长头方向)出现功能障碍,患者除了无法自由完成功能动作外,还会通过B力线牵拉影响头部,出现牵扯痛,颊颔肿。当影响到胸廓穹顶,呼吸肌提肋功能时,就会出现气喘,乏力等症状。
在临床判断患者情况时,要注意判断主次关系,明确是由于A导致的B,还是由于B导致的A。如果以B为主(或长时间的A导致的B方向的问题),则会导致前面胸廓的问题,出现心、肺、乳房的问题。胸胁支满即由于肩胛骨独特的形态关系,力与前胸部产生了相应关系。内天宗
横向的力
膏肓也是一个力学中心,整个肩胛骨被大菱形肌牵拉之后,是心脏后侧肌群力学的中心。内天宗则在上天宗与下天宗的中点往内偏0.5寸的位置,与膏肓穴相对。刺法:从下天宗偏内进针,斜内刺,平刺。针尖止于肩胛骨内沿,菱形肌附着处。
作用:一针两肌,通过改变肩胛骨内外张力,调节心后壁,影响心功能。
总结
上天宗、下天宗、内天宗的不同
上天宗:2006年版国标定位,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凹陷中,就是现在国标意义上的天宗。刺法:多采用三才针法的天部刺法,在冈下肌的高点处行点刺震颤,使冈下肌产生片状的抽动。主要解决左侧心,两侧肩部、肺、乳的问题。
下天宗: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2/3与下1/3交点凹陷中,多引发冈下肌、大圆肌抽动,并放射至肩及上臂背侧,这是真正意义上古代手太阳经的天宗,针感沿着手太阳循行路线走。
刺法:三才针法的人部刺法,刺激冈下肌与小圆肌的缝隙,使肌梭产生抽动。右侧解决胆的问题,双侧三角肌和肩胛提肌的问题。
内天宗:上下天宗中点靠近脊柱方向阿是穴,多与上下天宗形成等边三角形,多引起菱形肌抽动,但与上下天宗长针浅刺震颤手法不同的是,需要针刺透向肩胛骨脊椎缘骨边。
刺法:采用平刺并与膏肓穴对刺的方法,引起大菱形肌的抽动,主要解决心脏的问题。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