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穴三才针刺方法居然有如此神效……
导读:下关穴为足阳明胃经的第七个穴位,在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与耳、面颊、鼻、牙齿距离较近。关于其定位《针灸大成》有记载:“在客主人下,耳前动脉下廉,合口有空,闭口则闭,侧卧闭口取之,足阳明、少阳之会。”,
下关穴为足阳明胃经的第七个穴位,在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与耳、面颊、鼻、牙齿距离较近。
关于其定位《针灸大成》有记载:“在客主人下,耳前动脉下廉,合口有空,闭口则闭,侧卧闭口取之,足阳明、少阳之会。”,也就是说定位下关穴时候应该保持闭口,才会在颧弓下方出现凹陷,张口无法定位下关穴,尤其在针刺下关穴时也应该保持闭口的姿势。先看看古文献是如何记载:
《针灸大成》中有记载:“下关穴主聤耳有脓汁出,偏风,口目歪,牙车脱臼,张口三棱针出脓血,多含盐汤,即不畏风。” 《黄帝明堂经》有记载:“主口僻,耳聋鸣,失欠,下齿痛。从这些文献的记载当中不难知道下关穴可以用来治疗耳的相关疾患,牙齿疼痛,面瘫口僻,下颌关节紊乱等疾患,这恰恰也是腧穴近治作用的体现。
在《针灸大成》中有记载:“主主聤耳有脓汁出,偏风,口目歪,牙车脱臼,张口三棱针出脓血,多含盐汤,即不畏风。”对于耳部的炎症,牙龈肿痛等浅表的病患,可以在下关穴局部点刺出血,以达到泻热消肿的作用。
下关穴的天部刺法二:神经干刺激在《灵枢•经筋》篇中有记载:“足阳明之筋……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指出周围性面瘫为足阳明经筋病,下关穴对于周围性面瘫后期能够取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其原因与下关穴下面神经的颧支分布有一定的关系。
针刺时直刺3-5分,行点刺震颤法,刺激面神经颧支,兴奋神经,麻电感放射到颧部。针刺主治上颌支时,针尖朝对侧眼球,1.5—2寸左右,会产生麻木、酸胀等针刺感觉向上齿放射,治疗相应的上牙齿疼痛。
针刺主治下颌支时,针尖朝向对侧耳门,1.5—2寸左右,使针刺感觉向下齿放射,治疗相应的下牙痛。
三才穴地部之地还可以治疗过敏性鼻炎,嗅觉下降等疾病,具体针刺方法如何呢?与翼腭神经节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通过刺激翼腭神经节可以缓解鼻炎的症状呢?【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