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分享:从中西医角度了解月经病调控方法
导读:中医学从气血角度认识月经周期,这是一个阴阳消长的变化。从重阳转阴开始月经来潮,经过卵泡期,阴精渐长,直至达到阴长至极的状态。机体开始调整阴阳不平衡的状态,重阴转阳,从而出现排卵,转化为阳长阴消的过程,从而进入黄体期。
女性从胎儿形成到衰老是一个渐进的生理过程,一般经历6个阶段,将每个阶段节点连成一条优美的彩虹,而这个彩虹曲线越圆滑、变化越小对女性来说则是越有益的。
曲线变化体现了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性腺轴)功能的发育、成熟和衰退的生理过程,如果能找到一些方法让这条代表女性体内激素变化的彩虹曲线趋于平滑则能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减少疾病的发生。妇科周期性疾病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性腺轴)密切相关。
下丘脑/垂体释放激素,刺激卵巢,且卵巢工作状态表现为血液中雌激素浓度从而反影响下丘脑/垂体的激素释放。下丘脑/垂体-卵巢之间的相对调节影响受体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西医治疗角度则通过外源性激素补给,通过人为调控性腺轴运转实现功能正常。
中医学从气血角度认识月经周期,这是一个阴阳消长的变化。从重阳转阴开始月经来潮,经过卵泡期,阴精渐长,直至达到阴长至极的状态。机体开始调整阴阳不平衡的状态,重阴转阳,从而出现排卵,转化为阳长阴消的过程,从而进入黄体期。经过黄体期肾中阳气渐长,直至达到阳长至级的状态,机体再次调整阴阳不平衡的状态,重阳转阴,月经来潮。可分为月经期、卵泡期、排卵期和黄体期。
程式四步调经法就是根据月经四个窗口期采取相应的治疗思路,如月经期重阴转阳,血海充溢,治疗则以通为顺,少做干预;卵泡期阴长阳消,子宫血海空虚,应滋补肾阴,养血调经,增长内膜以为排卵打好地基;排卵期阴极转阳,阴盛阳动,应温肾助阳,促进排卵;黄体期阳长阴消,以阳长为主,末期阳气充盛,子宫、冲任气血满盈,应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 程老师结合中医阴阳消长过程分析妇科月经病的周期性变化,为临床治疗思路提供理论依据。【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