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湿气重,舌头有齿痕,试试推腿上的这条“通道”
导读: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与胃以膜相连,脾与胃同主消化,故常并称。脾在中医学中被冠以“脾主中土,为后天之本”以及“气血生化之源”之名,可见脾胃对于人体后天的充养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由于营养过盛导致的疾病也困扰了越来越多的朋友。于是养生这个话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日常必备养生茶,晨起打太极、练八段锦,甚至是四季养生食谱全都一个不落地安排上了。
日常养生,除了针对身体不适给予相应的缓解的办法,我们更多养的是“脾胃”。
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与胃以膜相连,脾与胃同主消化,故常并称。脾在中医学中被冠以“脾主中土,为后天之本”以及“气血生化之源”之名,可见脾胃对于人体后天的充养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学认为,脾的生理功能有二:主运化与主统血。
脾主运化,指脾具有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精微和水液,转输至心肺而输布全身的功能。运化水谷即脾对水谷进行消化,吸收其精微并转输心肺,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这里的水谷多指一些固态的物质;运化水液即脾在运化水谷的基础上,吸收其中的水液,生成津液,以濡润各脏腑组织,此处的水液指从体外摄取的液体,如水、粥等。脾主运化主要是脾气的温煦和推动作用,运化正常,称为“脾气健运”。而当脾失健运,消化吸收不良时则可表现为食少、腹胀、便溏或泄泻,甚至倦怠,乏力,消瘦;脾失健运,水液停滞,产生水湿痰饮,甚至导致水肿。
“脾喜燥恶湿”是脾的生理特性之一,如明代吴昆《医方考》中有云:“脾……喜燥而恶湿”。
脾病易生湿,湿亦困脾土。《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曰:“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马莳注云:“然脾为太阴湿土,最苦在湿,湿则脾病也,惟苦性燥,急宜食苦者以燥之”。但正是因为脾的这个特点,我们的身体经常会受到脾湿的困扰。比如我们看到舌头边上经常有一圈牙齿印,大便稀不成形,粘马桶,身体困重,这都提示我们身体里的湿气太重了。
身体内湿气太重,我们可以试试推腿上的这条“通道”。
这条“通道”位于我们的下肢,小腿内测,足太阴脾经循行所过。经常点按足太阴脾经循行于小腿内侧的那一段——“三阴交”至“阴陵泉”的方法,可以补脾经。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腧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自三阴交起,沿胫骨后缘向上依次点按,直至近膝关节的阴陵泉穴止,反复点按10次后换另外一条腿,继续点按。有月经不调、盆腔炎症等妇科疾病时,点按时多出现明显酸痛或刺痛感,遇此位置要停留片刻,改点按为先点后揉,即用力点下10-15秒后,稍放松力量揉1分钟,然后再继续沿经脉向上点按。每日左右交替点按治疗,没有次数的限制,方可达到健脾除湿的功效。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