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弟子分享:足三阴经筋相关解剖——足太阴经筋
导读: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络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胁,散于胸中;其内者,著于脊。
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支下,并足太阴之筋斜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并太阴之筋而上循股阴,结于阴器,循脊内挟膂,上至颈,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其病足下转筋,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病在此者主痫及痉,在外者不能俯,在内者不能仰。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在内者熨引引药。此筋折纽,纽发数甚者,死不治,名曰仲秋痹也。
足厥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上结内辅之下,上循股阴,结于阴器,络诸筋。其病足大指支,内踝之前痛,内辅痛,阴股痛转筋,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阴气。其病转筋者,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季秋痹也。
足太阴经筋的解剖分析
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络于膝内辅骨。
拇指展肌;维持足弓。
拇短屈肌;维持足弓、屈趾作用。
踝前诸支持带;(见足少阳经筋)
踝前、内群腱滑液囊;
胫骨前肌;(见足阳明经筋)
踝内侧关节韧带;三角韧带主要限制足的背屈,其前部纤维则限制足的跖屈。
腓肠肌;(见足太阳经筋)
比目鱼肌;(见足太阳经筋)
髌内侧支持带;有防止髌骨向外滑脱的作用。
小腿筋膜;(见足太阳经筋)
鹅趾滑囊;鹅趾囊位于缝匠、股薄肌及半腱肌三个肌腱与胫侧副韧带之间,由于三个肌腱有致密的纤维膜相连,形似鹅足,故称此黏液囊为鹅趾囊。
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
缝匠肌;股外侧皮神经在髂前上棘内下1厘米处,由内向外越过缝匠肌;隐神经在髌尖平面,行于缝匠肌、股薄肌之间。两者与该肌起止点可出现结筋病灶点。
短收肌;短而厚,略呈三角形,前邻耻骨肌和长收肌,后邻大收肌。短收肌的作用能使大腿屈曲、内收。
长收肌;
收肌管;位于缝匠肌的深面,为肌肉之间的三棱形的间隙,其前壁为缝匠肌深面的股收肌腱板,由大收肌浅层的肌腱和长收肌肌腱的下端分出的肌腱纤维构成。管的外侧壁为股收肌,管的后壁为大收肌。管有上下二口,上口称为上腱裂孔,位于股骨前内侧面,该孔前界为股收肌腱板的近侧缘,外界为股内肌,后上界为长收肌;下口称下腱裂孔,其边缘由大收肌浅层的下缘及其肌腱和股骨内上髁围成。管内通过股血管和隐神经。
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胁,散于胸中
腹直肌;(见足少阳经筋)
腹白线、半月线、弓形线;(见足阳明经筋)
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见足少阳经筋)
腹筋膜;腹筋膜分三层,浅筋膜由脂肪和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在脐平面以下,又分两层。浅层为脂肪层,向下直接移行于大腿浅筋膜,深层为膜性层,在腹中线附着于腹白线,向下越过腹股沟韧带一横指,止于大腿阔筋膜;向内下至阴囊;向后与会阴筋膜相连续。在腹正中线下方增厚并形成两条致密结缔组织束,一为阴茎悬韧带,一为阴茎系韧带。腹固有筋膜遮盖腹外斜肌,向上与胸筋膜浅层及背阔肌固有筋膜相连续。腹内筋膜遮盖腹腔各壁内层,覆盖诸肌,如腰大肌筋膜、腰方肌筋膜、膈筋膜等。
膈肌。膈肌是向上膨隆的圆顶状阔肌,分割胸腔与腹腔。膈中央部为腱性,周围为肌性,肌纤维起于胸腔下口周缘,即肋、胸骨、腰三部。肋部以多数肌齿起于下6位肋软骨内面,肋齿与腹横肌交错;胸部起于剑突后;腰部起于上4位腰椎椎体及12肋,其内外脚间隔有交感神经干;腰肋内、外侧弓分别为腰大肌、腰方肌筋膜增厚而形成。故腰筋膜、腰大肌、腰方肌、胸筋膜与膈肌间互相影响而出现症状和结筋病灶点。
其内者,著于脊
腰大肌;
腰大肌在肾与脊柱之间起缓冲作用,它也将输尿管同腰椎横突尖隔开。包被腰大肌的筋膜是髂筋膜,它是腹内筋膜的一部分。
腰大肌和腰方肌之间存在着沟状间隙,称为腰大肌间沟或者腰大肌肌沟。间隙内有腰丛和骶丛的神经通行。
腰大肌是强力屈髋肌,运动量大,易受损伤,腰大肌痉挛可以引起上述神经丛、神经干受累,故出现腰腹腿联合病症群,如腹痛、异样感、肌萎缩、下肢发凉、瘫痪等。在其起止点即十二肋下缘、腰椎横突下缘、腹股沟肌管、小转子止点及滑囊处可出现结筋病灶点。
髂肌;
腰方肌;(见足太阳经筋)
腹股沟血管、肌腔隙;
大腿筋膜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