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的“色号”,你可千万别搞晕了!
导读:舌诊是中医学非常具有特色的诊法,在中医诊法中占有重要地位。舌诊是指医生用视觉观察病人的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了解病情、推测预后的诊断方法。
舌诊是中医学非常具有特色的诊法,在中医诊法中占有重要地位。舌诊是指医生用视觉观察病人的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了解病情、推测预后的诊断方法。
舌诊包括对舌质、舌苔的诊察。其中望舌质中还包括观察舌的神、色、形、态四个方面的内容。舌有不同的“色号”,不同的颜色对应不同的病理特征,舌色与病症的匹配,是舌诊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舌色”一词的出现最早见于元·杜清碧的《敖氏伤寒金镜录》中,其中提到:“舌色如淡红、嫩红,或白中带红”。这一现象直到清代诊法著作《四诊抉微》、《形色外诊简摩》依然存在。
后来温病学理论发展愈加成熟,各医家认识到苔色与舌色的临床意义截然不同,便开始加以详细区分。如《伤寒舌鉴·紫色舌总论》中记载“舌色青紫无苔,且滑润瘦小,为直中肾肝阴证。吴茱萸汤、四逆汤急温之。”这其中对舌色的描述就已经非常清晰了。 舌色,为舌质的颜色,多分为淡红、淡白、红、绛、青紫五种。下面这张图就为大家展示了舌色从浅到深的一个渐变的过程。(其中第三个舌色基本接近正常舌色)
01
淡红舌
淡红舌,指舌色淡红润泽,常见于健康人。《舌胎统志》曰:“舌色淡红,平人之常候......红者心之气,淡者胃之气。”《舌鉴辨证·红舌总论》亦说:“全舌淡红,不浅不深者,平人也。”红为血之色,明润光泽为胃气之华。淡红舌则说明心血充足、胃气旺盛。健康之人,气血调和,故舌见淡红。
淡红舌还可见于外感病,多属表证。因病情轻浅,邪尚未伤及气血、脏腑,故舌色仍见淡红;内伤杂病见之,表明阴阳平和,气血未损,病情尚轻,或为疾病转愈之佳兆。
02
淡白舌
淡白舌,即比正常舌色浅淡,主气血两虚、阳虚。气血亏虚,血不荣舌,或阳气虚衰,运血无力,不能温运血液上荣于舌,致舌色浅淡。故《舌鉴辨证》指出淡白舌是“虚寒舌之本色”。舌淡白光莹,舌体瘦薄,属气血两虚;舌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多属阳虚水湿内停。若是亡血夺气的危重病症,舌无血气充养,则表现为枯白舌。
03
红舌
红舌,指比正常舌色红,或呈鲜红色。主热证。热有实热与虚热之别,实热,舌鲜红而起芒刺,或兼黄厚苔。因血得热则循行加速,舌体脉络充盈,故舌质鲜红。如《舌胎统志》说:“舌本之正红者,为脏腑已受温热之气而致也。”其中舌尖红,多为心火上炎;舌两边红,多为肝经有热。
虚热,舌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红光无苔。可因阴液亏乏,虚火上炎,舌失津液滋润,故舌色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如《辨舌指南》指出:“舌色鲜红,无苔点,舌底无津,舌面无液者,阴虚火炎也。”
04
绛舌
绛舌,即较红舌颜色更深,或略带暗红色。主热盛证。绛舌多由红舌进一步发展而成,其形成的原因是热入营血,气血沸涌,耗伤营阴,血液浓缩;或虚火旺盛,上炎于舌络,血络充盈,故呈绛色。且绛色愈深,热邪愈甚。舌绛有苔,多属温热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炽盛。
如《辨舌指南》中记载:“绛,深红色也。心主营、主血,舌苔绛燥,邪已入营中。”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多属久病阴虚火旺,或热病后期阴液耗损。如《辨舌指南》记载:“绛而光亮者,胃阴亡也”,“舌虽绛而不鲜,干枯而萎者,胃阴涸也”。
05
青紫舌
全舌淡紫而无红色,称为青舌。
深绛而色暗,称为紫舌。其中舌淡而泛现青紫者,为淡紫舌;舌红而泛现紫色者,为紫红舌;舌绛而泛现紫色者,为绛紫舌;舌体局部出现紫色斑点,大小不等,称为紫斑或紫点。
青紫舌多由淡白舌或红绛舌发展而成,故其主病即是在淡白舌或红绛舌基础上出现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改变。
舌色淡红中泛现青紫者,多因肺气壅滞,或肝郁血瘀,或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流缓慢所致。亦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或某些药物、食物中毒等。淡紫舌多由淡白舌转变而成,其舌淡紫而湿润。可由阴寒内盛,阳气被遏,血行凝滞,或阳气虚衰,气血运行不畅,血脉淤滞所致。
紫红舌、绛紫舌多为红绛舌的进一步发展,其舌紫红、绛紫而干枯少津。为热毒炽盛,内入营血,营阴受灼,津液耗损、气血壅滞所致。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