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阳小肠经之肩外俞、肩中俞
导读:肩外俞与肩中俞均位于肩背部,肩外俞横平第一胸椎棘突下缘,在后正中线旁开3寸;肩中俞横平第七颈椎棘突下缘,在后正中线旁开2寸。两者位置相近,作用相似,为了区别两个穴位,并将距离后背正中线较远的穴位称为肩外俞,相对较近的穴位称为肩中俞。
《类经•人之四海》有记载:
“输、腧、俞,本经皆通用”,腧穴又有输穴、俞穴之称,也叫穴位、穴道、孔道,是人体的所有穴位的总称。“输、俞”还有自己的特定含义。“俞”本义为用船运送,“输”本义为用车运送, 后均引申为转运气血的穴位。
《灵枢·本藏》说:
“经络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 濡筋骨, 利关节者也。”分布在经络上的穴位是脏腑经络之气由内转输于体表的部位,由于“俞”具有运送、转输的意义,所以俞又充当了穴位的名称,如膀胱足太阳之脉在背部第一侧线分布的脏腑背俞穴。 肩外俞、肩中俞为手太阳小肠经上的穴位,为何穴位的名称上要带“俞”,与穴位的主治作用有什么关系?肩外俞、肩中俞的三才针法又是如何呢? 首先,我们了解“俞”的含义演变过程。《说文解字·舟部》记载:“俞, 空中木为舟也。”本义是把已经空心的树干当作船,人乘载于其中。后来人们受此启发, 又把实心的树干也挖空来造船。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总结说:“其始见本空之本用为舟,其后因刳木以为舟”,舟船的作用是“济不通”,即浮泛于水面, 运送人、物到达阻隔不通的地方, 可见“俞”可直接引申为运送、转输意义,后逐渐成为某些穴位的具体名称,包括肩外俞、肩中俞。既然两个穴位都带有“俞”,从某种层面上可以看出古人早已发现两个穴位具有的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作用。
肩外俞与肩中俞均位于肩背部,肩外俞横平第一胸椎棘突下缘,在后正中线旁开3寸;肩中俞横平第七颈椎棘突下缘,在后正中线旁开2寸。两者位置相近,作用相似,为了区别两个穴位,并将距离后背正中线较远的穴位称为肩外俞,相对较近的穴位称为肩中俞。
肩外俞与肩中俞离开肩胛区,领近颈区,穴位下分布着肩胛提肌、斜方肌、菱形肌等肩部肌肉,对于肩部肌肉劳损,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一系列疾病都具有较好的效果。
如《太平圣惠方》中记载肩外俞:
“主肩中痛……引项强急,左右不得顾”,这种症状的出现多是因为斜方肌、肩胛提肌等肌肉紧张痉挛引起的。 又如《循经考穴编》中记载肩中俞: “主肩胛疼痛”多是因为斜方肌、菱形肌紧张痉挛引起的疼痛,以上肌肉紧张痉挛引起的疼痛多出现于落枕中。因为我们知道当夜间睡眠姿势不良,头颈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的位置;或因睡眠时枕头不合适,过高、过低或过硬,使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均可引起颈部一侧肌肉紧张,这些肌肉多为斜方肌、肩胛提肌,使伤处肌筋强硬不和,气血运行不畅,则会表现出局部疼痛不适,动作明显受限等症状。
所以遇到这种落枕,特别是急性起病引起的肌肉痉挛疼痛,可选择肩外俞与肩中俞,再配合远部取穴。 程氏针灸在临床中治疗这类型落枕多用三才人部刺法,(约0.5寸)属于局部的浅刺法,能起到较好的通经活络、运行气血的作用。【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