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经络辨证很重要
导读:绝大多数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过头痛,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65岁的人群中,单是原发性头痛的发病率就高达23.8%,也就是说近1/4中国人都遭受过头痛的困扰。
#头痛#
绝大多数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过头痛,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65岁的人群中,单是原发性头痛的发病率就高达23.8%,也就是说近1/4中国人都遭受过头痛的困扰。
我们的头部有很多对疼痛敏感的组织,如脑膜、颅骨骨膜、头部的血管和肌肉,还有很多神经,如三叉神经、枕神经等等。这些组织结构受到压迫或刺激,都会引发头痛。但就是因为头痛太常见,很多人出现头痛之后不加重视,以为自己只是受了风,没休息好或者感冒了,吃点止痛片就过去了,所以往往忽视了一些危险疾病的信号。西医学认为,头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头痛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等,又称为功能性头痛。继发性头痛是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如感染、高血压或颅内肿瘤导致的颅内压升高,头部外伤等所致的头痛,又称症状性头痛。
中医认为,头痛是指头部经脉绌急或失养,致使清窍不利而引起的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
在古籍中,头痛首载于《黄帝内经》,将其称为“脑风”。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论述了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头痛的见症,创立头痛分经论治雏形,并将理、法、方、药贯穿一线,这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头痛》中也提出治疗头痛:“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同样,在经络辨证中,不同部位的头痛也代表着不同经脉的病变。
临床常根据头痛部位进行辨证归经如下:
① 阳明头痛:疼痛部位以前额、眉棱、鼻根部为主
② 少阳头痛:疼痛部位在侧头部,多见于单侧。
③ 太阳头痛:疼痛部位在后枕部,或下连于项部
④ 厥阴头痛:疼痛部位在巅顶部,或连于目系。
头痛治疗以疏调经脉,通络止痛为主,按部位局部选穴和远端循经选穴。
阳明头痛主穴为头维、印堂、阳白、合谷、内庭、阿是穴;
少阳头痛主穴为风池、太阳、率谷、外关、足临泣、阿是穴;
太阳头痛主穴为天柱、后顶、后溪、申脉、阿是穴;
全头痛主穴为风池、百会、头维、率谷、太阳、合谷。
头部穴位为局部选穴,可调和气血,通络止痛;远端选穴为同名经穴配伍,一上一下,同气相求,疏导阳明、少阳、太阳、厥阴经气血。
头痛原因复杂,要明确诊断,对于多次治疗无效,或头痛继续加重者,要考虑某些颅脑病变,采取综合措施。【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