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针灸如何降火
导读:中医认为,“火曰炎上”,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对维持生命运动发挥着重要作用。火为热之极,外邪入里可化火,内伤亦能化火,火过盛而致病者,可称为“上火”,其症多见高热、烦渴、汗出、脉洪数等。
牙龈肿痛,嗓子痛,便秘,小便黄,口腔溃疡……您一定知道是上火了。
何为“上火”?
中医认为,“火曰炎上”,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对维持生命运动发挥着重要作用。火为热之极,外邪入里可化火,内伤亦能化火,火过盛而致病者,可称为“上火”,其症多见高热、烦渴、汗出、脉洪数等。“上火”是人体阴阳失衡之后而出现的内热证候,可归属中医学“热证”范畴。
上火可表现在人体多个部位、有多种症状表现。如: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火性炎上,因此“上火”症状多出现在头面部,表现为头痛面赤、目赤肿痛、鼻衄咯血、口舌生疮、口角溃烂等;
《素问·举痛论》曰:
“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 火为阳,易燔灼阴液、迫津外泄,因此可表现为口干舌燥、口渴欲饮、小便赤涩、大便干结等;
《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热入营血,心营受损,可表现为心烦不安、失眠易躁等。热灼心包,扰乱神明,还可表现为狂躁焦虑、谵语神昏;“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因火性灼热,易耗伤气血脉络,表现为吐血衄血、皮肤斑疹、皮下出血等,热极生风,筋脉失养,则表现为颈项强直、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热入血分,蕴于局部腐蚀血肉,还可表现为痈肿疮疡。
中医治疗热症,除了使用清热凉血药物,针灸降火疗效也非常显著。刺血疗法具有良好的清热泻火、宣畅气机的作用, 针刺放血可令热随血出, 外泻火热, 治疗外感热邪和阳盛所致的火热病证。
如《灵枢·刺节真邪》中记载:“大热遍身,狂而妄见妄闻妄言,视足阳明及大络取之,虚者补之,血而实者泻之。”
《灵枢·热病》曰:“热病数惊,瘈疭而狂……急泻有余者”。
张景岳也明确指出:“三棱针出血,以泻诸阳热气”。这些都证明了刺血疗法在泻热降火中的作用。
刺血泻火多选用十宣穴、井穴、耳尖、攒竹、上星穴等穴位。
攒竹穴刺血可以宣泄热气,上星穴刺血可以宣泄诸阳热气。
十宣穴,“宣”为宣发、疏通之意,位于四肢的末端,为阴经和阳经的交会之处,可通十二经经气,所以针刺十宣穴出血可迅速泻诸经之邪热,从而使脏腑蕴积之邪热得以宣泄,通经开窍,调和脏腑。
正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曰:“大烦热,昼夜不息,刺十指间出血,谓之八关大刺”。
同样,井穴也在四肢末端,位于指甲角缘,它既是十二经脉的起止穴,又是根结理论中的“根”之所在。可用于治疗急症、闭证,具有醒神开窍、清热解毒和活血通络等疗效,因此我们也可以用井穴点刺出血的方法来治疗热症。
针刺放血可达到调畅气血,使郁热无从得生,清热泻火的目的。针刺降火你学会了吗?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