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跷脉的作用
导读:近年来“中风”这个词也是屡见不鲜,不仅仅老年人是高发人群,年轻人的发生率也逐年提高,中风后遗症多出现肌力,肌张力的异常提高,出现腱反射亢进和运动的异常等比平衡现象~
《难经﹒二十八难》记载:阴跷脉发病,则从外踝以上迟缓而内踝以上拘急,阳跷脉发病,则从内踝以上拘急。“跷”活动敏捷之意。
阴阳跷脉分别与足少阴和足太阳经伴行,分别起于足跟内外侧,具有调节下肢运动功能的作用,使下肢活动敏捷,对肢体的异常运动,肢体不平衡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为什么人可以保持两足的站立姿势而不左右摇晃呢?与跷脉有一定的关系呢! 近年来“中风”这个词也是屡见不鲜,不仅仅老年人是高发人群,年轻人的发生率也逐年提高,中风后遗症多出现肌力,肌张力的异常提高,出现腱反射亢进和运动的异常等比平衡现象,针灸治疗法中多从跷脉的思路辨证取穴治疗,跷脉对运动异常的治疗机理具体是什么?治疗辨证选穴的思路又是什么?具体选择哪些穴位呢?《难经﹒二十八难》又有记载:“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意思是说,如果阴跷脉脉气失调,就会出现肢体(主要是下肢)的内侧拘急,而外侧肌肉相对松弛,相反,如果阳跷脉脉气失调,就会出现外侧肌肉拘急,而内侧肌肉相对松弛。与跷脉的病候记载中传递的信息相同,下面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具体的内在联系。
首先我们我们需要知道正常的人体平衡时如何维持的? 一般认为保持人体平衡共有3个环节的参与:感觉输入、中枢整合及运动控制。感觉输入包括视觉、前庭系统等的信息输入,生活中有些人眼睛闭着就不能站稳,容易左右摇晃等说明视觉与平衡有一定的关系;中枢整合包括脊髓、脑干网状结构、小脑等多级平衡觉神经中枢进行整合加工,生活中可以见到醉汉走路东倒西歪等多是因为摄入过多的酒精对中枢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走路不稳这样就不难理解平衡与中枢的关系了;运动控制表现为经运动纤维传出的冲动,调整梭内肌纤维的紧张性,而经运动纤维发放的冲动,调整骨骼肌的舒缩平衡功能;生活中很多人下肢肌肉损伤不能走路等也都较好的说明了肌肉运动控制与下肢运动的关系。跷脉的走行是“足根-目眦”,可通过调节下肢肌肉运动系统,又影响视力,中枢系统,从而达到这种平衡。
具体而言,在下肢部与阴跷脉循行部位相对应的肌群多在下肢的内后侧及足底部,如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蚓状肌、趾短屈肌等;与阳跷脉相对应的肌群主要是下肢外侧、前侧及足背的胫骨前肌、趾长伸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人体的稳定平衡离不开这些肌肉群的协同作用。特别是在中风后期,人体下肢的肌张力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就会出现下肢肌群失调的状况,相应出现不平衡的现象,具体取哪些穴位治疗呢?
申脉、照海:阴阳跷脉对分布于下肢的阴经和阳经有统率和协调作用,能交通一身阴阳之气,调节肢体的运动功能。阳跷脉起于足太阳膀胱经之申脉穴,阴跷脉起于足少阴肾经之照海穴,两穴为阴阳跷脉脉气所发,对两脉的气血盛衰、阴阳平衡能起到较好的调整作用。
交信、跗阳:两穴分别为阴阳跷脉的郄穴,为两脉经气深聚的部位;同时两穴位于小腿内外。按“经穴所在,主治所在”的治疗原则,针刺两穴同样对下肢气血运行及运动功能起到调整作用,从而对于躯体平衡功能起到调整作用。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