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时节话养生,养心安神,身体自备甘麦大枣汤
导读:小暑的标志就是出梅、入伏,它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长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小暑的标志就是出梅、入伏,它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小暑节气
民间习俗知多少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
民间还有小暑吃藕的习惯,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及膳食纤维,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助睡眠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黄鳝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用素油炒鳝片加大蒜方法简便,老少咸宜。
小暑经络养生总原则
养心、护心
小暑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仍然应该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
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其一定规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夏季心为主,同时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所以养心很重要。
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 “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如果“过”喜则会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字就是这个道理。
养心安神
穴位甘麦大枣汤
中医方剂甘麦大枣汤具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主治心阴不足,肝气失和之脏躁,精神恍惚,喜悲伤欲哭之证。我们的身体上也自备了的“甘麦大枣汤”。又是怎么样的呢?
选取神门、内关、合谷穴三穴。
神门,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其中主穴神门,为心经原穴,如君药小麦之益心气、养心血、安心神;配穴内关,心包经络穴,沟通三焦经,既益气和中,又调畅三焦气机,功如佐药大枣之补脾柔肝之效;再配理气要穴合谷,如甘草缓肝之急。三穴均在手上,自我操作方便,平时多点揉,谓自备“甘麦大枣汤”。
中脘穴、神阙穴
中脘位于前正中线上肚脐和胸骨下端连线中点,神阙是肚脐中央。 在夏天的时候,经常吃一些凉的、寒性的食物,那我们可以在腹部做一些温热的刺激,将掌心擦热之后,置于腹部中脘穴或神阙穴上,做摩动,摩的时候速度要快,不是向下用力,而是在皮肤的表面,起到温中散寒的作用。另外,因为夏季汗出多,很多人喜欢整日吹空调、电扇,人体内水分丢失更快,血液浓缩,血液的粘稠度增高,特别是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血液粘稠度的升高很容易诱发急性心梗或加速血栓形成。所以,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不要贪凉。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