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将至,助阳消阴长,助养五脏功能
导读: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处暑时节,暑、湿、燥、凉、热五气混杂。
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处”是终止,隐退的意思,处暑即“夏天的暑热即将过去”,它表明暑天将近结束,气温开始由炎热向寒冷过渡。
处暑三侯:“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处暑
鹰乃祭鸟 这时大地五谷丰登,可供鹰捕食的鸟类和动物数量很多,鹰把捕到的猎物摆放在地上,如同陈列祭祀。
天地始肃 天地肃杀之气渐起,古人常在这一时节处决犯人,谓之“秋决”,也就是顺天地肃杀之气,所以,秋天不可骄盈,要谨言慎行、自省收敛。
禾乃登 黍、稷、稻、粱等谷物成熟,五谷丰登,收获的时节到了。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处暑时节,暑、湿、燥、凉、热五气混杂。夏季的暑热尚未褪尽,长夏的湿、秋天的燥、阳渐渐的衰减阴慢慢的上升。在这样的时节里,需要身体也要顺应这五气变化的趋势。
处暑时节,天气由热转凉,人们存在调节适应期,很多人会出现全身无力的疲劳感,早上不爱起床,白天不爱运动的“秋乏”现象,因此,起居作息方面要格外注重睡眠质量。争取晚上1 0点以前入睡,保证睡眠充足,早睡早起,晨起后适当运动。午睡也是处暑时的养生之道,通过午睡可弥补夜晚睡眠不足,缩短调节适应时间,缓解秋乏。现代研究发现,夜间0 点至4 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2 点至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所以不仅在夏至,我们需要睡好子午觉,在处暑时节我们同样强调子午觉。有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还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听到这里,很多人会问,那如何判断人体阳气是否内收的好呢?我们同样可以通过睡眠质量来判断。
中医理论认为,睡眠和清醒是一个自然的功能状态,体现了人体阴阳动静的交互调整,阳主动,阴主静,在清醒的时候,人体为阳气所主,一旦进入睡眠,以阴气为主,如《类证治裁·不寐》中记载:“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所以,若是晚上能够较易入睡,少梦不易醒,拥有较好的睡眠状态,则表示阳气内收的较好。
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有利于排除糟粕,代谢出存积于人体的毒素,从而改善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机体,如俗语常说的“秋天泡脚,润肺濡肠”。
一般是晚上入睡前1到2个小时是最佳的,水温控制在40℃左右,时间一般是15到20分钟,微微出汗并是泡脚取得疗效的最好状态。在泡脚之前,可以切几片生姜于热水中,生姜,性温,可以促进人体气血循环,使血液快速到达身体各个部位以营养全身。
泡完之后先对涌泉穴进行摩擦:坐于椅子上,先将右脚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住脚趾,再用左手摩擦右脚心的涌泉穴,直至脚心发热,再将左脚架在右腿上,以右手摩擦左脚心的涌泉穴直至脚心发热。再对双侧太溪穴进行按揉约3分钟,产生酸胀或发麻的感觉为止,也可对太溪穴进行温和灸。
助阳消阴长
助养五脏功能
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应帮助阳气的收敛,不宜耗散阳气,同时宜适当增强机体功能。
平时多伸懒腰也有解秋乏的效果。下午工作学习时间长了,伸个懒腰,马上就会觉得神清气爽、舒服自在。即使在不累的时候,有意识地伸几个懒腰,也会觉得轻松。这是因为,伸懒腰能适当增加对心、肺的挤压,促进心脏泵血,增加全身的供氧。大脑血流充足了,人自然感到清醒、舒适。
伸懒腰可以拉伸身体前面收缩身体后背部,人体前面有“阴脉之海”的任脉,后背部有“阳脉之海”的督脉,拉伸阴脉,收缩阳脉,正符合此时节的阳消阴长的特点。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