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养生,祛湿增强机体代谢,刺激推动血液的“泵”
导读:每每雨过之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要注意的是,此时气温下降明显,雨后艳阳当空,或许白天还会有些暑热的感觉,但早晚的温度下降已经很明显了,昼夜温差加大,人们往往不能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很适应,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尤其是对老人和孩子更是如此。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
处暑时节,对于大部分地区而言,气候由热转凉,自然界的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为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人体也处于“阳收阴长”阶段,进入一个生理性的休整时期,往往会出现“秋乏”现象,主要包括暑湿困乏,阳消阴长困乏,燥热伤津困乏。
在东汉的《四民月令》中有“处暑中,向秋节,浣故制新”的说法,也即是说过了处暑就到了秋天了,需要准备换季的衣服了,而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会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秋雨。每每雨过之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要注意的是,此时气温下降明显,雨后艳阳当空,或许白天还会有些暑热的感觉,但早晚的温度下降已经很明显了,昼夜温差加大,人们往往不能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很适应,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尤其是对老人和孩子更是如此。
缓解秋乏
温和灸膏肓俞,气海穴
通过温和灸气海,膏肓俞,可以激发出人体经气,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缓解“秋乏”。我们将艾条点燃后,在距气海穴,膏肓俞约3cm处施灸,如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觉,即固定不动,可随热感而随时调整距离。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有红晕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除湿
增强机体代谢,刺激推动血液的“泵”
在养生方面, 由于天气渐凉,人们贪懒喜静,缺少运动,肢端血液循环减弱,这就需要提高我们的血液循环能力了。
当血从下肢和上肢的远心端流回心脏时除了有瓣膜的辅助外,在我们的身体里还有其他特殊“结构”帮助血液回流到心脏。当我们找到身体的“泵”的位置,通过相应的刺激方法,让“泵”的功能更好,减轻心脏的负担。
推动下肢血液的“泵”——胰腺点
胰腺点,小腿脾经部分上三分之一范围内出现的硬结。附近有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刺激胰腺点可以缓解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肌肉张力,提高回血功能。中医当中说胰腺点位于脾经之内,上下则有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脾主运化、主统血,刺激胰腺点可以提高脾的转运功能。
除了胰腺点外,在足太阴脾经上还有其他的穴位有相应的作用。如冲门穴、箕门穴、血海穴、阴陵泉穴和三阴交穴。
具体方法:除通过弹拨胰腺点,刺激阳性反映点外,还有一个简单方法,可以帮助回血。如下图,伸直双腿,脚跟足向后。坚持3-5秒。重复3-5组。
推动上肢血液的“泵”——下青灵穴
下青灵穴处在手少阴心经的路线上,心脏功能缺损的人往往在上肢内侧有明显的早期的疼痛。所以下青灵穴出现问题,通常表示为心脏功能出现问题。
具体方法:拇指压住下青灵穴,然后做握拳曲腕的动作。持续几秒,然后缓慢松开,重复几次。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