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找率谷
导读:头痛一般是指头颅上半部(眉弓、耳廓上部、枕外隆突连线以上)的疼痛。国际头痛协会(IHS) 2018年发布的头痛国际分类第三版(ICHD-Ⅲ),将头痛分为三大组:原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脑神经痛、中枢和原发性颜面痛及其他头痛。
头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有调查表明,一生中从未有过头痛的人不超过总人口的2%,2007年资料显示,头痛的全球患病率是47%,终身患病率是66%,可见其疾病负担较重。而我国18—65岁的人群中,单是原发性头痛的发病率就高达23.8%,也就是说近1/4中国人都遭受过头痛的困扰。
头痛一般是指头颅上半部(眉弓、耳廓上部、枕外隆突连线以上)的疼痛。国际头痛协会(IHS) 2018年发布的头痛国际分类第三版(ICHD-Ⅲ),将头痛分为三大组:原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脑神经痛、中枢和原发性颜面痛及其他头痛。其中又将原发性头痛分为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其它的原发性头痛,将继发性头痛分为头和(或)颈部外伤所致头痛、头和(或)颈部血管疾患所致头痛、非血管性颅内疾患所致的头痛等。头痛产生的机制有:颅内外动脉的扩张(血管性头痛),这多见于颅内感染、代谢性疾病、中毒性疾病等。颅内痛觉敏感组织被移位或牵拉(牵引性头痛),多发于颅内肿瘤、颅内血肿、脑积水和低颅压等。以及颅外肌肉的收缩(紧张性头痛),又有如眼、耳、鼻、牙齿病变疼痛的扩散(牵涉性疼痛)等等。
中医学认为,头痛是以自觉疼痛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是由于外感六淫或内伤杂病致头部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既可单独出现,也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
头痛首载于《黄帝内经》,将其称为“脑风”。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论述了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头痛的见症,创立头痛分经论治雏形,并将理、法、方、药贯穿一线,这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头痛》中也提出治疗头痛:“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同样,在经络辨证中,不同部位的头痛也代表着不同经脉的病变。如疼痛部位以前额、眉棱、鼻根部为主的为阳明头痛;疼痛部位在侧头部的为少阳头痛;疼痛部位在后枕部,或下连于项部的为太阳头痛;疼痛部位在巅顶部,或连于目系的为厥阴头痛。
《经络腧穴学》教材中记载到头痛的辨证治疗为:阳明头痛主穴为头维、印堂、阳白、合谷、内庭、阿是穴;少阳头痛主穴为风池、太阳、率谷、外关、足临泣、阿是穴;太阳头痛主穴为天柱、后顶、后溪、申脉、阿是穴;厥阴头痛主穴为百会、四神聪、内关、太冲;全头痛主穴为风池、百会、头维、率谷、太阳、合谷。可见临床中针对头痛的辨证论治很重要。
下面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个针对偏头痛非常有效的穴位——率谷穴。偏头痛多与筋膜紧张相关,所以在治疗时以松解筋膜为主。
程氏针灸针对痉挛或高张力有三种针法:
1
针尖触碰肌腹表面张力的最高点,行震颤针法,由点状兴奋,变为片状兴奋,释放肌肉张力。
2
针刺入肌腹表面或肌腹下面,弯针震颤,以针体的弹动来刺激肌筋膜表面,引起肌肉张力的释放。
3
针刺入,使针体置于肌肉的边缘,或两个紧张的肌肉之间,以针体刮蹭肌肉边缘,引起肌肉兴奋弹跳,以释放张力。
我们在针刺时,首先触摸头部的高张力点,或沿颞浅动脉触诊,找到搏动最强的点。针对痛点的原则,永远不扎第一现场,因为这里可能本来就有瘀血,扎痛点很容易引起出血。从阳性点附近的穴位进针,进针后朝向率谷穴。率谷穴位于颞浅筋膜与颞深筋膜的中点处。率谷可刺激到冒状腱膜与颞浅筋膜的移形处,其不仅能治疗颞浅筋膜覆盖的头颞侧头痛,还能治疗冒状腱膜分布的正头痛,即太阳头痛。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