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分享】足湿疹医案
导读:取神阙穴以治疗荨麻疹,神阙为门户之穴,其下有丰富的神经丛及神经节,对神阙穴刺激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机体功能活动。神阙闪罐可以激发元气,祛风散邪,调畅全身气机的功效。
女,27岁
因反复发作性双足底湿疹伴皴裂半年余就诊。
病史: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底、趾蹼间发黄色小水疱、瘙痒难忍、抓挠后有渗液,继之出现干裂、皮屑。先后于天津各大三甲医院皮肤科就诊,确认为湿疹。就诊期间内服外用多种药物(具体药物不详),湿疹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一周前,因饮食辛辣且熬夜数日,前胸及上肢出现荨麻疹,足底湿疹瘙痒难忍,经朋友介绍前来就诊。
刻下症:胸前及上肢部可见明显风团块,颜色淡红。双足底增厚且干裂,伴皮屑,皮肤粗糙,瘙痒难忍,干裂处疼痛,足下出汗时,则有水疱发出。面红,颌下可见痤疮,小便黄,大便干,怕热,月经正常,舌体瘦质红,苔黄腻,舌尖见点刺,脉弦数。
中医诊断为湿疮,证属湿热内蕴;
治则:清利湿热。
操作:神阙闪罐,局部潮红为度;阴陵泉、曲泉、尺泽、足三里、行间、内庭、侠溪毫针针刺(规格0.25*40 mm),行捻转泻法,得气后留着30分钟,中间行针1次;大敦、隐白、厉兑、足窍阴、至阴点刺出血。针刺、闪罐每天一次,点刺放血每次取2组交替,一周一疗程。
患者治疗反馈
治疗一周后荨麻疹得到控制,无周身瘙痒表现。足底湿疹变薄,干裂处疼痛减轻,瘙痒大幅度缓解。
原方案治疗4个疗程后局部小水疱及增厚干裂处均得到控制,无瘙痒表现,皮损处新肉生长完好,皮肤光滑如常,并随访3个月无复发。
手足湿疹称“疮”,《诸病源候论·疮病诸侯》云:“疮者,由肤腠虚,风湿之气,折于血气,结聚所生。多着手足见,递相对,如新生茱萸子,痛痒,抓搔成疮,黄汁出,浸淫生长,折裂,时瘥时剧,变化生虫,故名。足部湿疹是临床常见病,常好发于足底、足踝、趾蹼间等,以皮疹多形性,对称性分布,反复发作为特点。”该病多因饮食不节,脾胃失调,导致运化失司,湿热内生,体虚或复感风热湿后,内伤外邪发于腠理致病。
本案患者因饮食不洁,过食辛辣,脾经运化失司,导致湿热内蕴;作息不规律,熬夜易引发肝血亏虚,血虚生风,且耗伤正气,导致外邪易袭发病。
《医宗金鉴》云:“此证由肝、脾二经湿热,外受风邪,袭于皮肤,郁于肺经,致遍身生疮”,可见湿疹与手太阴肺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关系密切。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名为井、荥、输、经、合的五个腧穴,合称五腧穴。《灵枢·九针十二原》曰:“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取肺经、脾经、肝经、胃经的合穴,即尺泽、阴陵泉、曲泉、足三里,合穴属“水”。
《灵枢》:“合治内府”,“饮食不节病者,取之于合”,阴陵泉、足三里理脾胃,化湿浊,曲泉穴清热利湿,调理下焦,尺泽穴清肺泻热、和胃理气,四穴和用共凑健脾和胃,清利湿热之功。取足部荥穴,足厥阴肝经行间、足阳明胃经内庭、足少阳胆经侠溪,荥主身热,荥俞治外经,病变于色者取之荥,三穴合用行捻转泻法,泻肝胆胃经之热证。取足部井穴刺血,大敦、隐白、厉兑、足窍阴、至阴交替进行,井穴为经气所出之处,水之源头,古代文献中多次载井穴具有疏经通络、活血化瘀、醒脑开窍、清热消肿等功效。井穴处分布动静脉网且神经末梢丰富,对井穴刺血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井穴刺血还应用于痤疮、卒中后遗症、肢端麻木等治疗。
取神阙穴以治疗荨麻疹,神阙为门户之穴,其下有丰富的神经丛及神经节,对神阙穴刺激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机体功能活动。神阙闪罐可以激发元气,祛风散邪,调畅全身气机的功效。
本文以五腧穴理论为指导治疗足部湿疹,结合不同针药治疗足底湿疹效果显著。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