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震颤是一种什么疾病,可以用针灸治疗吗?
导读:本病的震颤,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多数病例在饮酒后暂时消失,次日加重,这也是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征。
“从初中开始,
手总是抖,尤其在紧张的时候”
“做精细动作,
精神集中时手抖的厉害,
对工作造成很大困扰”
“每次特别累的时候,手就会开始抖,
喝点酒就不抖了,但第二天会加重”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是一种名叫“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的疾病,它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为手、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姿位性和运动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具有相互矛盾的临床本质,一方面这是一种轻微的单症状疾病,另一方面,又是常见的进展性疾病,有显著的临床变异。本病的震颤,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多数病例在饮酒后暂时消失,次日加重,这也是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征。特发性震颤病因并不清楚,易与其他疾病产生的震颤混淆。
如果不是老年人,并已经确诊了ET,常规治疗效果不显,下面介绍一下针灸治疗的方法和经验。
注
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等情况下,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此时血管收缩、心率加快,易发震颤。此时应兴奋副交感,以抑制交感,减少震颤的程度。
「具体的做法有两个」…
一是脐壁刺激,肚脐周围有丰富的神经丛,通过脊神经,进行中枢调控。这也恰恰符合中医学中对精神类疾病从足阳明来论治的原则。一般适合于有胃肠道症状的患者,如便秘、腹胀、便溏。针刺有特殊手法要求,自己可以先用肚脐抖罐的方法,就是在神阙穴拔罐,然后抖动30秒,结合闪罐。
另一是耳迷走神经刺激,就是耳穴的方法,因为耳甲艇和耳甲腔内是十二对脑神经唯一个浅出体表的位置,即迷走神经,而恰又是副交感,用弱电刺激、针刺或耳穴贴压,均可有效。
尽量找到准确的耳迷走神经点,最好是结合耳穴的电阻测定进行治疗,当然照着书贴压,如耳中、口、食道、肝、胃、额、颞等穴,亦会有效,因为基本上这些穴位的位置已经包容了耳迷走神经点的位置了。
以上方法可用于患者治疗的第一个阶段,因为以上方法刺激量均小,患者容易接受,有助于快速缓解症状。一般情况下,2周左右应该可以见效,稳定1-3个月,可以进入到第二个治疗阶段。
第二阶段就要以脑(中枢)的治疗为主了,因为此时患者症状平稳,对针灸已经适应,甚至药物也已经减量,在此基础上,一般结合头针,对脑部一些功能区进行针刺治疗,具体穴位根据情况选择,一般颞部少阳经位置上的阳性点比较重要。治疗周期,因人而异。
↑
此类患者
即使治疗效果显著,也应该尽量避免引起紧张的事件和情绪,后期效果与日常生活方式相关,症状不显已是效佳,很难完全根除。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