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解惑 | 这样的舌像一看就是虚,就是寒啊
导读:寒从足下生,肾为先天本,涌泉在足底,为足少阴肾经起始穴,肾精源头,灸之不仅可滋阴亦可温阳、潜阳,不宜上火,配以太冲对灸,可助下肢气行,特别现在正值春季,太冲又为肝之原穴,可疏畅肝气,为下一步奠定基础。
下面的健康咨询问题,来自程氏针灸养生大穴家用说明书(第一季)公益课程线上学员。
昨天收到患者一张舌头照片和很长的一段症状描述,来不及看症状描述,只看舌像,就叹一声:心脾肾皆虚寒
<患者舌像>
舌色淡白
舌色较正常的浅淡,主虚证、寒证,多为阳气虚弱或气血不足之证。
舌体胖大
舌体较正常胖大,胖嫩色淡,齿痕明显者,多属脾肾阳虚,津液不行,水饮痰湿阻滞所致。
舌苔厚腻
舌苔不能“见底”者为厚(所谓见底,即隐约可见舌质),湿、痰、食等壅盛于里,舌苔多厚。而舌面上覆盖一层浊而滑腻的粘性物,颗粒细小致密,刮之难去,谓之腻苔,多见于湿浊痰饮、食积内停等证。
苔色白苔
白苔主表证或寒证,而见于里寒证的,苔多白厚。
再看看患者描述的症状吧!从中找找关键信息进行辨证。患者 女 35岁
家族史:家人中老人普遍心脏和肺功能不好
既往史:血压低压低,高压正常,血糖正常
主诉:月经先期(注,一般月经周期28天,正负3天内都算是正常)
月经基本都提前,提前一个星期左右,劳累时会提前十天。有痛经,有时还会上吐下泻,有胃胀感。月经前脸部,眼袋,扁桃体会水肿。例假前会有腰酸背痛,背部第五胸椎之前有错位,来例假时会特别疼,疼感是直不起腰。有时睡眠中也会疼醒,放射性疼痛。未生育过。这段描述中,主要的症状是月经提前,这可能由虚、由瘀、由热等不同原因引起,看患者劳累症状加重,在气虚;经期痛经,有上吐下泻,胃胀等症,加之经前脸部、眼袋、扁桃体等足阳明经处多有水,为脾虚;经前腰酸背痛,在肾虚;背部第五胸椎(督脉神道穴,旁开1.5寸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心俞穴,为心的背俞穴)处痛甚,且眠中(夜里)痛甚,这是一个心血不足的表现,结合劳累加重,可判断为心的气血两亏。
2014年夏,因身倦食少,月经量多有血块,行经必请假卧床,腹痛痉挛喜温,姜,按,伴有呕吐腹泻,有时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有时清泄尚有未消化的青菜,痔疮肿痛,就医吃中药半年。
分经前,第一二天,第三四天,经后四副药交替使用。吃药期间疼痛稍减但胃胀消瘦,医嘱去元胡,将党参换太子参。停药后按程凯博士的刮痧_羊肉_阿胶_玫瑰花茶的方法吃了半年,前述症状减轻,但月经周期提前时间变长为一周或十天以上,有时一月来两次,没办法算准时间喝玫瑰花茶。就西医开元胡止痛片,加味逍遥丸经前吃,乌鸡白凤丸行经时吃,量稍减,痛依旧,经前焦躁加重,心情差,喉咙水肿眼袋加重,干脆买芬必得吃,症状全消!但是止痛片不敢多吃,除非疼到打滚出冷汗才吃。
先表扬一下患者把病史过程描述得非常详细,什么时间出现什么症状,吃了什么药,做了哪些治疗。上面这段描述中,身倦食少、伴有呕吐腹泻,有时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有时清泄尚有未消化的青菜,痔疮肿痛为脾虚不运、中气下陷之象,行经必卧床,腹痛痉挛喜温,姜,按。
月经量多有血块,亦为脾虚不统血的表现,失去主肌肉四肢的能力。在用药方面,党参、太子参都是补气药,看来基本方向正确,症状亦有所减轻,但看有使用元胡止痛,玫瑰花化滞,当为气虚不固为本,气滞不行为标,如果气不补足,使用行气药时会使月经早至,故根据病程当久病求其本,在补气法为要。但因气虚日久,气滞渐重,气郁化热,使得经前心情焦躁明显,故应根据症状变化,结合月经前后身体虚、郁的不同特点,调节补气与行气的力量与侧重点。这就是为什么久病难治的原因,往往证型不单纯了。
2016年夏起练瑜伽,抻拉肝胆肾胃经痛经有缓解,但出汗太多,总觉得后背肩胛骨之间往上的脊柱区原来错位过的第5胸椎处有巴掌大的地方寒凉,盛夏时节依然。入秋后就口干舌燥。
汗为心之液,本就心的气血不足,如果在锻炼中过度出汗,则加重症状,由阴及阳,由脾及心,出现心阳受损的表现,故背部心脏对应区域寒凉。秋季口干舌燥,恰是伤津的表现。阴者,行于脉内为血,行于脉外为津液。
2017年换了岗位,平均一月要上一回通宵夜班,觉精神恍惚,记忆力减退,午间晚间不易入睡,难以放松,后半夜常起床小解,更难复眠直至6点喝水不管用,半夜34点间咳醒,皮肤干燥,头发粗糙。
现在月经先期,2019年因长期在空调房中伏案工作,肩颈僵封,头部畏寒脱发,面黄多斑,手脚冰凉,前额和下巴区长痘,夏天要穿长衣裤,冬天要护肩戴帽才能睡,中医开三伏贴和三九雷火灸,取穴大椎天突膻中心腧肺腧肾腧关元八髎,灸后突然来了月经,量多腹痛时间长。过后感觉头部畏寒症状减轻,但口干舌燥,便秘胃胀。冬天足部自膝下寒凉,须走路或泡脚后方可回暖。
对于阴阳两亏的人,熬夜可是非常不妥的,长期夜班,加重病情,致一派阴虚症状出现。
而逐渐的身体卫阳不足,畏寒怕冷,手足冰凉,身体气血需要借外力(艾灸)才行,别忘了你才35岁啊!从以上患者描述的几年病情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病情由轻到重、由气虚,向气阴两虚、阴阳两亏的不断过渡发展过程。
程凯教授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的经络穴位养生方案
先说原则,患者虽然年龄尚可,但病程日久,此时不能贪功冒进,一定要徐徐图之。 建议采用缓灸之法,就是每次灸的时间不宜过长,穴位不宜过多,但坚持时间要长,即不要强刺激,三伏贴、雷火灸等刺激较强的方法先不宜用之,而是缓图其效。用温得灸的方法,每次15-20分钟,最多不要超过30分钟。灸的穴位可以按以下的顺序进行:第一周,太冲、涌泉对灸,寒从足下生,肾为先天本,涌泉在足底,为足少阴肾经起始穴,肾精源头,灸之不仅可滋阴亦可温阳、潜阳,不宜上火,配以太冲对灸,可助下肢气行,特别现在正值春季,太冲又为肝之原穴,可疏畅肝气,为下一步奠定基础。
第二周,一周后可加灸足三里、血海、太溪,一方面促进下肢循环,另一方面借足阳明胃经合穴足三里促进胃肠蠕动以健脾养胃,配足太阴经血海以养血,配太溪以助涌泉滋养肾阴肾阳。
第三周,下肢部可只保留涌泉,主要穴位移至腰骶部,以肾俞、命门、脾俞、京门为主,这些穴位有温肾之功,并且由肾及脾。
第四周,适当增加灵台、膏肓,但灸的时间从5分钟开始,逐渐加量,除注意多饮水外,观察是否会加重口干,配合手指井穴刺血,可选关冲、中冲每天一侧1-2穴。
如果后背上段艾灸上火明显,则不必强求,可改灸腹部穴位,以章门、气海为主,有健脾益气之效。配合擦胁肋、舒膻中气会和点揉承浆的方法。
以上施灸过程中,注意防寒保暖,注意饮食清淡,注意情志舒畅。慢慢就会见到效果,当缓图见效后,再根据情况调整理气行气、化滞化湿的方法,切勿着急。
当然,这个年龄随着天气转好,可逐渐增加散步、快走、慢跑,如果在春季保养得当,入夏当可考虑其他治疗目的了,那时借助天时,可图治本之功。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