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剖学”角度谈谈究竟——为何将手足太阳经称为同名经?
导读:对于颈腰综合征效果通常较好,后溪穴治疗落枕多与申脉穴合用,在解剖学角度上,其中的原因与手足太阳经在肩背部与肌肉的特殊联系也密切相关。
首先
我们一起看看手足太阳经循行部分路线:
手太阳小肠经在上臂和肩背部的循行分布有: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
足太阳膀胱经在肩背部位循行分布有: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 ,循肩髆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 从上面列举可以看出手太阳小肠经循行路线环绕横贯肩胛骨成菱形结构,使肩胛骨成悬吊结构,足太阳膀胱经在肩胛骨内侧有两条的纵向循行路线,为什么要强调手足太阳经在肩胛骨区域的循行路线呢?这与小肠经与膀胱经为同名经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看看肩胛区域的一些肌肉横行肌肉与纵行肌肉共同维持肩胛骨的运动,小肠经循行经过的肩胛提肌,肱三头肌也参与肩胛骨的运动,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与肩胛骨的“横纵向运动”,如上提、下抑、外旋、内旋、内收、外展 有密切关系,手足太阳经虽然管理不同的肌肉群,但是这些肌肉的异常多对肩胛骨的运动会有一定的影响,这样的肌肉分布与相应功能或许是在解剖学角度上,小肠经与膀胱经为同名经的原因之一。
手足太阳经在肩背部循行与肌肉的特殊联系,与疾病的治疗有什么关系呢?
程凯教授在《那写错过的穴位——后溪穴》中强调过后溪穴并不是任何腰痛都可以治疗,对于颈腰综合征效果通常较好,后溪穴治疗落枕多与申脉穴合用,在解剖学角度上,其中的原因与手足太阳经在肩背部与肌肉的特殊联系也密切相关。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