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藏神,藏的是何神?
导读:心位于胸中,两肺叶之间,横膈膜之上,其形似倒垂的未开莲蕊,外有心包卫护。有“血肉之心”与“神明之心”之分。心的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与主藏神。
心位于胸中,两肺叶之间,横膈膜之上,其形似倒垂的未开莲蕊,外有心包卫护。有“血肉之心”与“神明之心”之分。心的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与主藏神。
心主血脉
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流注全身而发挥滋养作用的功能。其生理作用有三
❶ 心之阳气充沛,阴血充盈,脉道通利,是维持血液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❷ 血液运行正常,以营养心脏及全身,主要表现:心脏搏动正常,面部红润光泽,舌质淡红润泽,脉象缓和有力。
❸ 心主血亦有生血的作用。
对应相应的病变
❶ 心气不足,心血亏虚则出现心慌,心悸、面色无华、舌质淡,脉细无力;❷ 心血瘀阻,脉道不畅则表现为心前区疼痛,面色灰暗,唇舌青紫、脉细涩或结代。
心藏神
指心具有主宰整个人体生命活动和主管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功能。其生理作用有二
❶ 精神思维活动正常,表现为精神振奋,神智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❷ 主宰与协调脏腑形体官窍等的生理活动,使全身各方面的生理活动保持协调平衡。
对应相应的病变
❶ 心神失常可表现为失眠多梦,或精神错乱,或反应迟钝,甚或昏迷、不省人事。❷ 脏腑功能紊乱,形体官窍功能障碍。
据文献记载
《难经 四十二难》: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
《素问 灵兰秘典论第八》: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灵枢 邪客第七十一》: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
那么你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心藏的到底是哪儿的神,是脑中之神还是五脏之神?大脑思维活动存在两种状态,一种是由大脑本身所控制,也就是脑中之神;另一种是肢体受到外界的应激刺激,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对刺激进行整合,再反馈进行调控的过程。这就意味着,五脏的病理变化都会影响到中枢脑的部分,即属五脏之神的部分。
我们发现在临床中,对于中风、癫狂等疾病,针灸治疗效果欠佳。但对于失眠、焦虑等问题,针灸治疗效果很好。这些疾病虽都属于神志病,但他们本质上存在不同,中风多属于脑本身的问题,如血管壁的病变,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等;而对于失眠来说,它本位并不在脑,而是五脏对于外界不良刺激的一种反应,反馈到中枢神经系统,使大脑的调控机制出现问题,影响了神志。
所以在治疗神志病之前,辨清疾病本位是在脑还是五脏,是脑中之神的问题还是五脏之神的问题,对于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所以,心藏神,主要藏的是五脏之神。它包括对人体各个脏腑器官平衡性的调节,如自主神经的紊乱。针灸治疗这一类疾病时,往往是通过对肢体外周的刺激或者五脏的调节,使脏腑恢复平衡稳定的状态,进而对神志进行调节。【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