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窦穴
导读:食窦穴归属足太阴脾经,有缓解治疗腹胀水肿、胸胁疼痛、咳嗽、少乳等作用,食窦穴的位置: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处,详见本文图解食窦的准确位置图片及作用和功效。
【食窦的准确位置图片】
【图解食窦的位置】
【食窦穴的位置】食窦穴位于人体的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处。
《快速取穴彩色图解》仰卧位。从乳头旁开3横指,再向下1个肋间隙(即第5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针灸大成》天溪下一寸六分,去胸中行各六寸,举臂取之。
《中国针灸学》第五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六寸。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前锯肌、第五肋间结构、胸内筋膜。皮肤由第4、5、6肋间神经的外侧支重叠分布。皮下筋膜疏松,内有皮神经及 胸腹壁浅静脉经过。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经胸大肌表面的深筋膜和其下缘,入前锯肌,再深进肋间内、外肌及其间的肋间血管和神经。前二肌由胸前神经和胸长神经 支配,后二肌由肋间神经支配。在胸内筋膜的深面,正对第5肋间隙是胸膜腔及肺,因此,不宜深刺与提插。
【穴名解说】
【食窦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别名:命关穴。别名:命关穴,食关穴。
【穴义】脾经气血由此回归脾脏。
(1)食窦。食,胃之所受五谷也,脾土也。窦,孔穴、地宫也。该穴名意指脾经的地部经水由此漏落三焦内部的脾脏。本穴物质为腹哀穴传来的地部经水,随经水流行的还有较多的脾土物质,而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脾脏相通,脾土物质随流行的经水而回归脾脏,故名。
(2)命关。命,性命也。关,关卡也。命关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运行的正常与否重关人命。 本穴有地部孔隙与体内脾脏相通,它内泄脾脏之热,外降脾土之湿,是脾脏与体表气血物质沟通的重要渠道,故名命关。
(3)食关。食,胃之所受五谷也,脾土也。关,关卡也。食关名意指本穴为脾脏与体表脾土物质出入交换的关口。本穴为脾经经水内传脾脏的出入关口,脾土物质 随水流行,因此它也是脾土物质的出入关口。脾土之性是固定不移,它无风不运,无水不行,本穴若无经水载土,穴之孔隙亦如关卡一般阻土运行,故名食关。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与经水的混合物。
【运行规律】由体表脾经注入内部脾脏。
【功能作用】将脾经体表气血回流脾脏。
【食窦的作用与功效】
《针灸大成》主胸胁支满,膈间雷鸣,常有水声,膈痛。
【主治病症】腹胀水肿、噫气翻胃、胸胁胀痛、痰饮、咳嗽、少乳等。
【作用功效】食窦穴,健脾和胃,理气调肠。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腹痛、便秘。胃痉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或减少、消化不良、细菌性痢疾等。
【穴位配伍】食窦穴配膻中穴治胸肋胀痛;配气海穴治肠鸣。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针灸大成》《铜人》针四分,灸五壮。
【治法原则】寒则通之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针刺方法】食窦穴,平刺或斜刺0.3-0.5寸,局部酸胀。 不宜深刺,以防气胸。
【艾灸方法】食窦穴,艾条灸5-15分钟,食窦穴,艾炷灸3-5壮。
【按摩手法】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按摩腹哀穴常用于改善腹痛、肠鸣、消化不良、痢疾、绕脐痛、胃溃疡、胃痉挛、胃酸过多或过少等病 症。针刺该穴对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有一定疗效,可以减轻症状,同时可以促进溃疡愈合,能抑制胃酸分泌,并能增强自身免疫功能。
【穴位相关阅读】
【免责忠告】此文章图片和文字均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