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穴
导读:中都穴归属足厥阴肝经,有缓解治疗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疝气,少腹痛,遗精,泄痢等作用。中都穴的位置: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详见本文图解中都的准确位置图片及作用和功效。
【中都的准确位置图片】
【图解中都的位置】
【中都穴的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胫骨后缘处。布有隐神经的分支及大隐静脉。
《针灸大成》内踝上七寸,胻骨中,与少阴相直。
《中国针灸学》内踝高点直上七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皮肤由隐神经分布。隐神经是股神经中最长的皮神经,由股部穿股腘管,在膝关节的内侧,缝匠肌与股薄肌之间,穿小腿深筋膜,伴大隐静脉下至小腿内侧,沿胫骨内侧缘下降,至小腿下三分之一处分为二支布于小腿内侧和足背内侧的皮肤。
【经络感传】刺激内踝上七寸,胫骨内侧面中点处,经络感传较弱,通足厥阴肝经;刺激胫骨后缘处,经络感传较强,尤其是不但可以通达同侧肝脏还可以通达对侧肝脏。此点还可以通达脾经,不过下移一点只通肝经,上移一点肝经的感传减弱,脾经的感传增强。
【纵横向指压刺激】在内踝上七寸,胫骨内侧面中央远端和近端3cm范围内,每隔3mm处给与一个指压刺激,结果只有在内踝上七寸处有敏感;在内踝上七寸,胫骨内侧面后缘远端和近端3cm范围内,每隔3mm处给与一个指压刺激,结果在内踝上七寸处5mm范围内有敏感。
【穴名小议】中都穴的中字指体内运行;都指先君之旧宗庙,在此指对侧的肝脏。中都指刺激该穴后的经络感传不但可以到达同侧肝经和肝脏,还可到达对侧的肝脏。
【定穴理由】(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感传到达对侧肝脏。
【穴位小议】中都穴位于内踝上七寸,胫骨后缘处,因为只有刺激此处诱发的经络感传才可以到达对侧的肝脏与都字相符。此处是肝经和脾经交汇之处,可以治疗肝脾两经之病。由于中都穴具有感传到达两侧肝脏的特点,故可用于治疗肝脏的疾病
【穴名解说】
中都穴 Zhōng dū(LR6),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厥阴肝经。足厥阴之郄穴。别名:中郄、太阴。
【穴位含义】肝经水气在此云集天之下部。
(1)“中都穴”。“中”,与外相对,指穴之内部。“都”,都市之意。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气在此云集天之下部。本穴物质为蠡沟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聚集而成一个水湿气场,所处为天之下部,本穴如同肝经气血的集散之地,故名“中都穴”。
(2)“中郄”。“中”,与外相对,指穴之内部。“郄”,孔隙也。名郄名意指肝经的水湿云气只有极少部分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性寒湿,只有极少部分的水气吸热后循肝经上行,气血的外传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名“中郄”。
(3)“太阴”。“太”,极也。“阴”,寒也。太阴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寒冷水气。理同中郄名解。大阴名意与太阴同。
(4)肝经郄穴。理同中郄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阴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冷降归地,小部分吸热后循肝经上传膝关穴。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中都的作用与功效】
《针灸大成》主肠澼,㿉疝,小腹痛不能行立,胫寒,妇人崩中,产后恶露不绝。
(1)消化系统疾病:腹胀腹痛,胁痛,痢疾泄泻,泄痢,肠炎。
(2)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带下,崩漏,疝气,遗精,产后恶露不尽,盆腔炎阴暴痛。
(3)其他疾病:急性肝炎,膝关节炎症,下肢麻痹疼痛,足软无力,胫痛痿痹,喉炎。
【功能作用】疏肝理气,调经止血
【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急性肝炎,崩漏,下肢麻痹疼痛,膝关节炎,喉头炎等。为针麻常用穴之一。
【穴位配伍】中都穴配血海穴、三阴交穴治月经过多和崩漏、产后恶露不绝;中都穴配合谷穴、次髎穴、三阴交穴治痛经;中都穴配脾俞穴、阴陵泉穴治白带症;中都穴配足三里穴、梁丘穴治肝木乘土之腹胀、泄泻;中都穴配太冲穴治疝气;中都穴配三阴交穴、阴陵泉穴、膝阳关穴、膝关穴、伏兔穴、箕门穴治下肢痿痹瘫痛。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针灸大成》《铜人》针三分,灸五壮。
【治法原则】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针刺方法】沿皮刺0.3-0.5寸。
【艾灸方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穴位相关阅读】
【免责忠告】此文章图片和文字均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