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会穴
导读:听会穴归属足少阳胆经,有治疗头痛、面痛、耳鸣耳聋等作用。听会穴的位置: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详见本文图解听会的准确位置图片及作用和功效。
【听会的准确位置图片】
【图解听会的位置】
【听会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快速取穴彩色图解》正坐或侧伏坐位。在耳前,手指置于耳屏下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按压有一浅凹处,张口时该浅凹处深陷,即为此穴。
《针灸大成》耳微前陷中,上关下一寸,动脉宛宛中,张口得之。
《中国针灸学》屏前切迹前,下颌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孔。
【穴位解剖】有颞浅动脉耳前支,深部为颈外动脉及面后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皮下为面神经。
【穴名解说】
【听会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别名:耳门穴,听呵,听诃,后关。
【穴位含义】胆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
(1)听会。听会者即耳能听闻声音也,此指穴内的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无物阻隔声音的传递也。本穴物质为瞳子髎穴下传的天部寒湿水气,至本穴后,此气吸附了更多的天部寒湿水气并化雨冷降于地,天部气血因而变得虚静,如远处声音听亦能明,故名。
(除上述解释之外另有一解,此即是从阴阳的角度来解释听会之名。听的感官过程为耳朵接收外部声音,也就是从外入内、从阳入阴。由于声音传递的这一过程是从 阳入阴,因此,它要求耳部的气血运行变化也要与此同步,表现出由阳向阴的变化转变,如此,人体外部的声音之阳才能进入体内的阴部,声音感受器才能听之而 会。)
(2)耳门穴。耳,穴在耳部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耳门穴名意指胆经气血由此进入耳腔。如听会之解,本穴的气血变化为气态物散热冷降并化为地部经水,经水则循本穴的地部孔隙进入耳腔,本穴如同胆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故名耳门穴。
(3)听呵。听,闻也。呵,大声喝叱之意,此指体表外部的声场强度大于体表内部。听呵名意指体表外部的声场强度要大于体表内部耳朵才能听受。听诃名意与听呵同,诃为呵的异体字。
(4)后关。后,指头的后部,前为阴、后为阳,此指阳气。关,关卡。后关名意指穴外的阳热之气不能进入穴内。理同听会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降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耳腔。
【功能作用】清降寒浊。
【听会的作用与功效】
《针灸大成》主耳鸣耳聋,牙车臼脱,相离三寸,牙车急不得嚼物,齿痛恶寒物,狂走瘈疭,恍惚不乐,中风口㖞斜,手足不遂。
【主治病症】耳鸣,耳聋,流脓,齿痛,下颌脱臼,口眼歪斜,面痛,头痛。
【作用功效】听会穴,清降寒浊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中耳炎、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中医认为】保五官健康,常按摩听会穴。这是因为常按摩听会穴,具有治耳鸣,耳聋,齿痛,口眼歪斜,中耳炎,腮腺炎,下颌关节炎等功效。
【穴位配伍】听会穴配迎香穴治耳聋气痞;听会穴配耳门穴、听宫穴治下颌关节炎;听会穴配颊车穴、地仓穴治中风口眼歪斜。配听宫、翳风主治耳聋、耳鸣。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聋,耳中癫飕风,听会主之。”
(2)《卫生金鉴》:“风中脉,口眼涡斜:听会、颊车、地仓。”
(3)《医宗金鉴》:“主治耳聋耳鸣,牙车脱臼,齿痛,中风瘛疭喎邪等证。”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针灸大成》《铜人》针三分,留三呼,得气即泻,不须补。日灸五壮,止三七壮,十日后依前报灸。《明堂》针三分,灸三壮。
【治法原则】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补之,热则泻针出气。
【按摩手法】每天3次用双手的拇指按揉两侧听会穴,力量稍大,以感觉有些胀疼为度,每次每穴2~3分钟。大家想有好的听力,不妨平时多按这个穴位。
【针刺方法】听会穴,直刺0.3-1寸,不宜深刺。
【艾灸方法】听会穴,艾条灸5-10分钟。
【穴位相关阅读】
【免责忠告】此文章图片和文字均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