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敷药罐法
导读:中医敷药罐法
敷药罐法,是指将拔罐治疗与药物敷贴结合起来,以提高疗效的特殊拔罐方法。具体操作时可根据所治疾病的不同来选择敷药种类,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敷药罐法。
止痛膏贴罐法 预先把伤湿止痛膏、麝香追风膏等敷贴于将要拔罐的部位后再进行拔罐的方法。适宜采用该方法治疗的疾病较多,包括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腰部及四肢痛、咳嗽等病症。敷贴膏药之前需根据罐口的大小及拔罐的数量,将膏药剪成直径小于罐口的圆形贴片,并逐个贴敷于将要拔罐的部位后再拔罐,每个部位留罐时间为 10—15分钟。
敷姜罐法 是预先将适量生姜捣烂如泥,敷贴到将要拔罐的部位上,然后再拔罐的方法。该方法适用的范围较广,除了不适合用于跌打损伤早期局部有红、热现象等症之外,对多数疾病均适用。具体操作时,如患者的皮肤较干燥,可先在干燥部位涂一层薄薄的润滑剂,如凡士林等,再实施敷姜拔罐治疗。生姜味辛,性温,具有散寒湿及疏风通络的作用,对皮肤有强刺激,能加强拔罐的效果,在拔罐过程中需注意观察患者表情,若患者疼痛应立即起罐。敷姜时需依据拔罐部位面积的大小,敷贴于具体拔罐部位,以直径小于罐口,厚度为2—3毫米的姜垫为宜,然后再拔罐,每个部位留罐时间约为10分钟。
敷蒜罐法 将大蒜适量,去皮捣烂如泥,先敷贴于拔罐部位,再进行拔罐的方法。敷蒜罐法常用于治疗皮肤疖疮痈毒、肺炎、肠炎、咳嗽等病症,也可用于风寒湿痹证等,大蒜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只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活血化瘀、解毒、拔毒及止痢等功效,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与拔罐结合后可加强罐法的治疗效果,但应避免敷贴时间过长,以防引起皮肤起疱。具体操作时视患者皮肤状况,皮肤较为细腻者可预先涂抹薄薄一层润滑油,再在拔罐部位敷贴蒜垫。敷蒜时需依据拔罐部位的面积大小,敷贴于具体拔罐部位,以直径小于罐口,厚度为2—3毫米的蒜垫为宜,然后再拔罐,每个部位留罐时间为 5~8分钟。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穴位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或添加穴位密码QQ群(184221189)交流讨论,直接点击